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刚架桥的设计构造特点和对比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刚架桥的设计构造特点和对比分析

ID:11917672

大小:102.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14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刚架桥的设计构造特点和对比分析_第1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刚架桥的设计构造特点和对比分析_第2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刚架桥的设计构造特点和对比分析_第3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刚架桥的设计构造特点和对比分析_第4页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刚架桥的设计构造特点和对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刚架桥的设计构造特点和对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刚架桥的设计构造特点和对比分析A、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构造与设计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常用的经济合理跨径在20m以下。跨径增大时,不但钢材耗量大,而且混凝土开裂现象也往往比较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为了提高简支梁的跨越能力,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目前,世界上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最大跨径已达76m。但是,根据建桥实践,当跨径超过50m后,不但结构笨重,施工困难,经济性也较差。因此,我国桥规明确指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标准跨径不宜大于50m。一、横截面设计1.横截面

2、形式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横截面类型基本上与钢筋混凝土梁桥类似,通常也做成T形、I形,但为了方便布置预应力束筋和满足锚头布置的需要,下部一般都设有马蹄或加宽的下缘。有时为了提高单梁的抗扭刚度并减小截面尺寸,也采用箱形。由于采用预应力筋施加预压力,可以提供方便的接头形式,为了使装配式梁的预制块件进一步减小尺寸和重量还可做成横向也分段预制的串联梁。但由于串联梁施工麻烦,构件预制精度要求高,在国内使用较少。2.主梁布置经济分析表明,对于跨径较大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当吊装重量不受限制时,采用较大的主梁间距比较

3、合理,一般可采用1.8~2.5m。3.截面尺寸(1)截面效率指标为了合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首先分析其截面的受力特点。在预加力阶段和运营阶段,预应力混凝土梁截面承受双向弯矩。在预加力阶段,施加了偏心预加力,在预加力和自重弯矩的共同作用下,合力相当作用于截面的下核点(截面上缘应力为零)(2)主梁高度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主梁高度取决于采用的汽车荷载等级、主梁间距及建筑高度等因素,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对于常用的等截面简支梁,其高跨比的取值范围在1/15~1/25,一般随跨径增大而取较小值,随梁数减少而取较

4、大值,对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一般可取1/16~1/18左右。当桥梁建筑高度不受限制时,采用较大的梁高显然是较经济的,因为加高腹板使混凝土用量增加不多,而节省预应力筋数量较多。⑶其他细部尺寸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由于混凝土所受预应力和预应力束筋弯起,能抵消荷载剪力的作用,肋中的主拉应力较小,肋宽一般都由构造和施工要求决定,但不小于160mm。标准设计中肋宽为140~160mm。T梁上翼缘的厚度按钢筋混凝土梁桥同样的原则来确定。为了减小翼板和梁肋连接处的局部应力集中和便于脱模,在该处一般还设置折线形承托或圆角,此时承托

5、的加厚部分应计算在内。T梁下缘的马蹄尺寸应满足预加力阶段的强度要求,同时,从截面效率指标ρ分析,马蹄应当是越宽而矮越经济。马蹄的具体形状要根据预应力束筋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确定,同时还应考虑施工方便和力筋弯起的要求。具体尺寸建议如下:①马蹄宽度约为肋宽的2~4倍,并注意马蹄部分(特别是斜坡区)的管道保护层不宜小于60mm。②马蹄全宽部分的高度加1/2斜坡区高度约为梁高的0.15~O.20倍,斜坡宜陡于45o。为了配合预应力筋的起弯,在梁端能布置锚具和安放张拉千斤顶,在靠近支点附近马蹄部分应逐渐加高,腹板也应加厚至与

6、马蹄同宽,加宽的范围最好达到一倍梁高(离锚固端)左右,从而形成了沿纵向腹板厚度和马蹄高度都变化的变截面T梁。标准设计中,一般采用自第一道内横隔梁向梁端逐渐变化的形式。4.横隔梁布置沿纵向的横隔梁布置基本上与钢筋混凝土梁桥相同,但中横隔梁应延伸至马蹄的加宽处。当主梁跨度大、梁较高的情况下,为了减小重量而往往将横隔梁的中部挖空。二、配筋构造预应力混凝土梁内的配筋,除主要的纵向预应力筋外,尚有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架立钢筋、箍筋、水平分布钢筋、承受局部应力的钢筋(如锚固端加强钢筋网)和其他构造钢筋等。1.纵向预应力筋

7、的布置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通常采用后张法施工,根据简支梁的受力特点通常采用曲线配筋的形式。全部主筋直线布置的形式,仅适用于先张法施工的小跨径梁。预应力筋一般都采用全部弯至梁端锚固的布置形式,这样布置可使张拉操作简便,预应力筋的弯起角度不大(一般都小于20o的限值),对减小摩阻损失有利。对于钢束根数较多或当梁高受到限制,以致梁端不能锚固全部钢束时,可将一部分预应力筋弯出梁顶。这样的布置方式使张拉操作稍趋繁琐,使预应力筋的弯起角度增大(达25o~30o),摩阻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也随之增大。预应力筋在梁内的具体位置

8、可以利用索界的概念来确定。以部分预应力截面为例,根据使其上、下缘容许出现不大于规定拉应力的原则,可以按照在最小外荷载作用下和最大荷载作用下两种情况,分别确定Ny在各个截面上偏心距的极限值。由此两条曲线。只要使预应力钢索的重心位置位于这两条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内(即索界内),就能保证梁的任何截面在各个受力阶段上、下缘应力均不超过规定值。显然,在实际布置时还要满足混凝土规定保护层的要求。另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