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13813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4
《各地高温津贴政策落实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各地高温津贴政策落实调查 高温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决定适当提高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 今年6月起,全国各地将陆续进入高温季节,在高温天气中,不少在户外或者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务工人员,应有国家规定的高温补贴。 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高温津贴标准包括: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
2、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高温补贴标准也因地而异,具体由各省根据实际确定。各省市的高温费大致分月补、日补两种发放标准。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高温季,不少地区连续出现高于35摄氏度的天气。但调查发现,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制定高温津贴标准,但发放名目、标准等差异很大。一些中小企业的高温津贴仍是“纸上清凉”,有的企业违规以防暑饮料充抵高温津贴。 政策落地有差异 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制定高温津贴或防暑降温费标准,不过各地政策存在不少差异。 ——啥名目?各地制定的政策中,有的将其称为高温津贴,有的为防暑降温费
3、,还有的省份将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费明确区分,如陕西省规定防暑降温费最高每人每天15元,高温津贴为每人每天25元。 广西、贵州明确提出两者不能重复发放;天津规定,应当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陕西人社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拿防暑降温费者符合条件的可以同时拿高温津贴。 ——如何算?虽然各地规定高温津贴适用的月份集中在6—10月,但具体计发方式各异:有的按月发放,有的按天计算,有的则按小时计算。 对于具体计发的时段,天津等地规定按实际35℃以上的高温天数算;山东是6—9月份中无论有没有高温天气,都会按月发放。河北则规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以作业环境为依据并以
4、实际出勤作业时间确定。“达到规定温度的时间才算,按小时计算。”河北人社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说。 ——给谁发?山西、北京等不少省份规定室内气温≥33℃、露天气温>35℃环境下工作的职工才可以领津贴;山东、陕西则规定,一般工作人员也有津贴,即使是坐在空调屋里的管理者、财务人员也有防暑降温费,只是相对较低。 ——发多少?各地高温津贴高低不一,普遍在每月100元至300元之间。“标准调整主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工资水平等因素来确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调研员解立峰说。 一些高温劳动者拿不到津贴 在广东、北京、吉林等多地,虽然不少企业已严格落实高温津贴制度,但部分
5、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高温津贴仍是“纸上清凉”。 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广场旁边,一家化妆品公司促销员卢敏说,没有高温津贴。“小公司本身规模不大,不像国企那么规范,只希望能把工资按月发给我就好了。”合肥市政务区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崔龙表示:“公司不大,赚到了钱大家分一分,哪能分清楚什么高温津贴”。 根据国家多部委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企业还在以防暑饮料充抵高温津贴。“按照标准应该是每月150元高温津贴,去年每月却只发了100元,还发了一些饮料代替。”广州一家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据
6、了解,许多劳动者拿不到高温津贴的背后有多重原因: 一是不少用工无劳动合同,部分群体无法规保障。记者采访的多位工程承包商都表示,现在建筑工地大部分最后都变成私人承包,“没有劳动合同,更不会有高温津贴”。有的包工头甚至表示,头一回听说还有高温津贴这回事。 不少环卫工人已是60岁以上的劳动者,而60岁以上的劳动者并不能签订正常的劳动合同,只能签订劳务合同,不适用相关高温津贴规定。 二是政策规定模糊、维权难。对于售楼、快递等一些半室内半室外的工作人员如何发高温津贴,不少地方没有明确规定。一些地方的人社部门答复并不统一:有的表示,能够享受全额高温津贴;有的表示,只能靠企业自己定,如
7、果有纠纷再进行仲裁,“政策没有规定得这么细”。 三是对企业约束不足,发不发“全凭良心”。虽然不少职工知道自己应该有高温津贴,但许多人不愿意申诉。长春一位驾校教练说:“不给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因为没有津贴就辞职不干了,何苦一个人强出头。”部分环卫工也表示,没人去投诉,“大家聊天时说到这事,也就是说说而已”。 织密“保障网” 专家认为,应通过政府、企业、职工及社会组织多方共同努力,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权益织密“保障网”。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细化法规政策并加大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