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书法家李勇

访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书法家李勇

ID:11878774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4

访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书法家李勇_第1页
访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书法家李勇_第2页
访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书法家李勇_第3页
访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书法家李勇_第4页
访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书法家李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访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书法家李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千锤百炼续写篆书神彩传奇——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李勇初见李勇,是在他的书法创作室。创作室内文房四宝琳琅满目,各种书法作品挂满墙上。年近七旬的李老先生,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一双精神矍铄的大眼睛透出超凡的智慧和桀骜的性情。每当讲起他的篆书书法艺术时,他总认为:“书法是让人看的,在不违背篆书规律的前提下,如何把美体现出来,历代写篆书,比较笨拙,难以出神韵,所以我一直在研究如何把篆书写出神韵,结合我几十年习练体验,经过反复揣摩研究,当把行草的飞白恰到好处地融入篆书作品的时候,那种飘逸的神韵便一览无遗地跃然纸上……”李勇出生在革

2、命老区太行山脚下,是听着革命故事、唱着东方红长大的,自小就对书法有着深厚的感情。10岁时,当他第一次亲眼看到村里二位老教师给别人写春联时,就被书法的艺术魅力吸引住了。他回忆说:“当看到老师们那规整、流畅的笔法,不仅深深吸引了我,而且使我仿佛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归宿,。”交谈中,李勇先生掰指一算,与书法结缘已近60载。60年的风雨历程,留下来他的足迹与墨迹。学字——咬定青山不放松1944年,李勇出生在巍峨壮丽的太行山脚下一个美丽的山村——邢台县潭村。潭村位于距市区16公里的丘陵和平原交汇处,过去曾是邢台通往昔阳的交通要道。这里人杰地

3、灵,土地宽广。全村共有2000余口人,皆以农业为生。潭村以南500米便是郭村,770多年前,元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就诞生在这片沃土上,灵山秀水哺育了旷世名人。这是邢台人民的自豪,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李勇的父母祖辈皆为农民,家中有兄弟姐妹8人,排行第五,上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三个弟弟,家里人口多,家境十分贫寒。当地流行一个顺口溜“臭韭菜,烂君达,没人吃卖给潭村家。”这是整个潭村生活水平的真实写照。童年的日子虽然过的很清苦,但李勇童年的记忆里却是美好的。太行山的厚重和冀东平原宽广不仅承载了他无忧无虑的欢乐,更是给了他农村人特

4、有有淳朴善良、热心正直与勤劳执着的优良品质,并铸成了他的义气忠厚之性、粗犷大度之风。1953年,李勇在村里上小学,开始学楷书。一开始是老师将自己写好的字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将麻头纸盖在上边描摹。可是幼年的李勇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一直担任班长,就是在写字上不听说,从写第一个字开始就不按老师的写,而是自己按照柳公权的字帖,专捡难写的、笔画多的写。每天交作业,老师都打“扛”(就是差)。为此,他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还找到李勇的家长。但倔犟的性格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李勇暗下决心,练好字,超过其他同学。于是,他白天一有空,就用树枝

5、在地上练。晚上喂牛,看不到,就用手在自己的大腿上练。时间久了,就形成一个习惯,一有空,就不自觉地在想字、练字。有时还忘记了吃饭。每天中午老师让写一方字(一张麻头纸的四分之一),可李勇每天中午要写一张到两张麻头纸。后来,家里连1分5一张的麻头纸也买不起了,他只好用毛笔蘸水在桌子上写……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勇的字也越写越规范了,作业里的红圈也越来越多了,看到李勇的进步,他的老师赞叹道:“想不到写字最不听说的李勇,仅一年的时间,他的字已经超过了我这个老师的写字水平。”习临——为伊消得人憔悴1962年,18岁的李勇应征入伍,并担任本公社

6、新入伍战士的班长。到部队后,四个公社合为一个大班,由老兵任班长,李勇任副班长。二周后,老兵班长因故走后,李勇担任了训练新兵的任务。为了把新兵训练好,他就将各项训练科目编成顺口溜,让每个战士背。并按要求去做。结果在新兵训练结束,投弹、列队、射击三大技术考核获得全连第一名,受到部队表扬。李勇在部队服役期间,不管任务多么紧张,岗位如何变化,只要有时间,始终不忘练习书法。他在部队时负责对外,在外地出差的机会很多,走遍全国各地。每当他外出,他从未游山玩水,而是在新华书店看书法书籍。有时在街上看牌匾,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一个字一个字地练,认

7、认真真,从不浪费时间。1970年,李勇转业回邢台,正赶上全国统一布置搞“打倒新沙皇”展览,当闻知李勇会书法时,地方便将其抽调到邢台县武装部。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进行布置,当时100多米展览板面,要求三个月必须搞好。李勇接任务后,日夜赶工,只用了22天就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县革委主任的表扬。当时县委、武装部、公安局三家单位都争着要李勇,可是一心想学点技术的他,则选择了邢台冶金机械修造厂,在一金工车间当上了一名车工。可是只上了三天班,李勇就被车间主任调到车间抓宣传工作,负责大门口15米长的专栏、车间内二块大型板报,一周一次讲用会

8、材料。后来,他又创刊了《金工快报》,把当时800余人的车间宣传学习搞的有声有色,大门口板报搞的活灵活现。1980年后,李勇调入邢台市郊区工作,先后任区委宣传部长、办公室主任、副区长,1988年11月郊区撤消后,任邢台市民政局副局长,一直到1998年退休,李勇一直在潜心研习翰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