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物传记中水利史料的考辨与利用

浅析人物传记中水利史料的考辨与利用

ID:11874723

大小:4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4

浅析人物传记中水利史料的考辨与利用_第1页
浅析人物传记中水利史料的考辨与利用_第2页
浅析人物传记中水利史料的考辨与利用_第3页
浅析人物传记中水利史料的考辨与利用_第4页
浅析人物传记中水利史料的考辨与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人物传记中水利史料的考辨与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人物传记中水利史料的考辨与利用摘要:流经西安城的通济渠与引泾(河)渠首的广惠渠,是明代关中新修的著名水利工程,且被作为政绩写入明清时期的众多项忠传记之中。但是各种人物传记在史料选取、事项表述上具有主观倾向性,有的与史实存在明显背离。事实上,水利等记载不仅是作者记录的传主生平内容,而且是其凸显或褒贬传主的话语与依据,往往因人纪事,包含着作者的价值取向与内在意蕴,但针对水利研究或难以为凭。辨别史料性质、理清各类史料之间的脉络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明清传记;项忠传记;水利;通济渠;广惠渠     项忠(1421

2、-1502),嘉兴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曾任陕西按察使,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兴修水利。流经西安城的通济渠与引泾(河)渠首的广惠渠,是明代关中新修的著名水利工程,且被作为政绩写入明清时期的众多项忠传记之中。  关于通济渠,学界对其水源、渠线、修筑、兴衰等进行了分析;对于广惠渠,则考察了其兴修过程并援引了八千余顷的灌溉效益。以前的研究围绕渠道本身,注重地理空间,有的还强调了当事人碑石记载的可信与重要性。本文从文本传承出发,围绕项忠与明代关中水利,结合实地考察,爬梳明清时期相关文献对此前记载的摘录、取舍、概括与表述,揭示

3、人物传记中史料、事项选取的主观倾向性,有的与史实存在明显背离。该研究对于如何评估传统人物传记中的水利史料,史料搜寻、利用中应该注意的原则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一、通济渠、广惠渠的修筑及文献记载分歧    《明实录》在项忠去世后的生平回顾中写道:“西安水多卤,而宋渠久废,忠为开一渠济之。又开泾阳郑、白故渠,溉田七万顷,民生祠之。”这里是讲:西安城地下水质差,宋代修建的某渠湮废已久,项忠开修一条渠道接济城市用水。此外又在泾阳县传统郑、白渠灌区开凿渠道,灌溉田地七万顷。诸此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敬重与感激。  万斯同对于明朝

4、典籍包括《明实录》相当熟悉。国家图书馆藏万斯同《明史》,虽然学界对该书的认定尚有分歧,但大致认为是经万斯同审阅的明史稿本之一,也是王鸿绪后来改定上呈《明史稿》的基本依据。与上引《明实录》相比较,该《明史-项忠传》说明第一条渠道与龙首渠相关,对于后一渠道尽管灌溉区域更为具体,但“溉田七万顷”并未保留:“西安水泉卤不可饮,为开龙首渠三十里。又疏郑、白二渠,以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五县田,民祠祀之。”西安龙首渠此前即存在,“为开龙首渠三十里”意味着是对原龙首渠的扩建或维护。而疏凿历史上的郑、白渠,是为灌溉泾阳等五县农田,且只

5、是说曾经有此建设行动与意图,至于灌溉效益、后果则未作任何说明。  再到后来王鸿绪的《明史稿·项忠传》,龙首渠部分毫无变化,郑、白渠部分则增加了“七万余顷”:“又疏郑、白二渠,以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五县田七万余顷,民祠祀之。”这里的“以”字比较关键,即疏凿郑、白渠是为了灌溉泾阳等五县田地七万余顷。  由《明史稿》改定的张廷玉《明史》,项忠传中的兴修水利记载与以上两书差异更大:“西安水泉卤不可饮,为开龙首渠及皂河,引水入城。又疏郑、白二渠,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五县田七万余顷,民祠祀之。”前一部分增加了皂河,即龙

6、首渠与皂河相通。郑、白渠部分则删去原来的“以”字,若此则表述为疏凿郑、白渠后,灌溉泾阳等五县的面积达七万余顷。  以上均将项忠在陕的水利建设系事于天顺七年至成化元年(1463-1465)之间,即天顺八年(1464)前后。郑、白二渠原本是汉代之前关中渠道名称,当年水资源条件优越,但史载最高灌田面积大致为四万顷,宋元以降灌溉面积已呈显著下滑之势,何以明代反而高达七万余顷之多?  先看弘治年间项忠《自叙》记载:“成化改元,先帝即位,……关中井泉多卤,宋陈尧咨尝凿龙首渠,久而湮塞,民甚病焉,奏开渠三十余里,甃其两岸,名曰:通济。又浚郑

7、、白故渠,凿山引灌泾阳田七万余顷,名曰:广惠。至今民德而祠之。”这里讲:因龙首渠湮塞,项忠奏开通济渠,渠长三十余里。至于二渠之间的区位关系、是否为同一水源等,表述并不明确。又疏浚传统引泾渠道,开山凿渠,取名广惠,灌溉田地七万余顷,百姓感激。七万余顷堪称惊天动地,但又似于天方夜谭。  吕、项两家世交姻亲,项忠去世后,吕瓽根据项忠所撰材料及自己所闻,在项忠《行状》中写道:“成化元年……关中井泉斥卤,故有龙首渠,宋陈尧咨所凿,久湮塞,居民病之,乃奏开一渠三十余里,傍甃以砖石,防其崩;又泾阳旧有郑、白渠,淤阻百年,亦奏募夫万人,凿山引

8、灌军民田七万余顷,更名通济、广惠。民到于今怀德立生祠焉。”这里通济、广惠前后相连,语义容易混淆。明代中后期,关中至少有二处著名的渠道均称通济渠:一是西安城供水渠道;另一则是传统引泾灌区——明代广惠渠与元代王御史渠之间的一段裁弯取直渠道。后一通济渠凿于正德年间,作于弘治时的《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