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870331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4
《关于制(修)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修)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课程标准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考核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与选用教材、组织教学以及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为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要求,组织编制出能准确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特制定本意见。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一)符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思想的原则课程标准应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体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特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二)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2、的原则课程标准要准确地贯彻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思想和培养目标,服从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专业课程要注重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在不同专业中要按各自课程结构的要求有所区别;基础课程要服务专业课程,共性与个性、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同时融入职业素质培养。(三)系统性原则课程标准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并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四)实用性原则课程标准必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
3、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要考虑学院的教学条件、学生的水平和认知特点,难易程度要适中。(五)发展性原则课程标准不能服从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要根据社会需求、课程发展、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的变化适时修定,充分体现教改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六)规范性原则课程标准的格式及内容应尽量与本意见中指导格式统一,力求文字严谨、意义明确扼要、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七)可操作性原则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
4、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二、编制课程标准的组织与实施(一)根据专业和课程的性质或要求编写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由教研室组织有关人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体编写。(二)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标准汇编。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由教研室进行课程标准汇总编辑。课程标准经过分院审稿、教务处审核、主管教学副院长审定,方可执行。(三)各分院(系部)要按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并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意见。每位任课教师应在进行课程教学前,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四)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评估和检查。课程标准是评估和检查教
5、学工作的依据,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准绳。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考核方案等应该具有相对统一性。三、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根据学院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一)课程基本信息简要说明本课程的开课分院(系部)、适用专业、课程代码、学时、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编审人员及制定/修订日期等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主要阐述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以及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任务。(三)课程设计思路主要阐述本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课程模块(单元/任务/项目/学习情境)编排的思路、教学组织的思路;课程考核的思路。(四)课程目标根据
6、培养目标及学生情况,从素质、知识与能力以及职业技能证书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机床”;能力目标要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五)课程内容与要求主要阐述课程内容的框架结构和具体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学院实际,可以是基于能力培养的模块化、项目化设计课程(如项目课程、任务驱动课程、单元课程),也可以是基于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设计的课程,
7、还可以是纯实践类课程等。(六)实施建议主要阐述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教材编写或选用及其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建议。1.组织实施建议要明确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建议体现与实践中工作岗位任务要求的一致性,即体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2.课程考核评价建议包括:知识、能力与技能考核标准/目标、考核方法,职业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