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868157
大小:140.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14
《诗词间符号的建构与解构---以韦庄诗词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詩詞間符號的建構與解構---以韋莊詩詞為例林淑華摘要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大致歸結的結論以燕樂的影響為主,但這說法偏重在長短形式上作聯繫考察,《皺水軒詞荃》曾說「詞家多翻詩意入詞,雖名流不免」可見在唐時發展極盛的詩學體系,有意或無意間摻進詞學的創作材料中,詩詞在語言符號轉換過程中是有關係的,尤其身處在晚唐五代的詩人,在嘗試新的文體時,必定有部分承接心中已儲存的詩學符號重新加以改造,創造出新的文學形式與意涵。但論者在考察詞與近體詩的關係時大多只注意到和聲、泛聲說,本文即以韋莊創作的兩種不同文體,觀察文學與語言系統之間的建構與解構的雙向動態關係,以明白作家在相同的時空背景中,在經驗與接觸都是同樣
2、的東西的情況下,如何使用不同的體裁表達與創作,並使詞成為代詩興起的新文體。關鍵詞:韋莊、詩詞比較、語言23一、前言柏拉圖認為文學創作是「靈魂在迷狂狀態中對於美的理念的回憶」,普洛丁認為是神賜的「專為審美而設的心靈的功能,對最高本原的美的觀照」康德認為它「不涉及對象中的任何東西,只涉及主體如何受到表象的影響而自己有所感受」轉引自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1990年2月,頁3。朱光潛說:「美感經驗就是形象的直覺。」「美感經驗就是形象的直覺。這裡所謂『形象』並非天生自在一成不變的,在那裏讓我們用直覺去領會它,像一塊石頭在地上讓人一伸手即拾起似的。它是觀賞者的性格和情趣的返照。觀者的性格
3、和情趣隨人、隨時、隨地而不同,直覺所得的形象也因而千變萬化。」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8月,頁14。第一章美感經驗的分析以上所說文學美感,皆是藉助於外界表象的自然世界,文學的創作是生活中深刻的事件與心靈交會的閃光,加以想像鑄造的藝術創作,正如康德所說「想像力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有力的力量。它從實際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來。」〔德〕康德:《判斷力批判》,台北:商務印書館,1964年,頁49。當自然環境提供了材料中,人類的創造能力可以根據已有的意象作材料,把他們加以剪裁、綜合,成為多種新式,例如溫庭筠詩詞都有以詠柳的作品,單就詞已有楊
4、柳八首(一作楊柳枝)〈楊柳八首〉宜春苑外最長條,閒褭春風伴舞腰。正是玉人腸斷處,一渠春水赤闌橋。南內牆東御路旁,預知春色柳絲黃。杏花未肯無情思,何是(一作事)情(一作行)人最斷腸。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線拂平橋。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細腰。[6763]金縷毿毿碧瓦溝,六宮眉黛惹春愁。晚(一作曉)來更帶龍池雨,半拂闌干半入樓。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繫得王孫歸意切,不關春草綠萋萋。兩兩黃鸝色似金,褭枝啼露動芳音。春來幸自(一作有)長如線,可惜牽纏蕩子心。御柳如絲映九重,鳳皇窗柱繡芙蓉。景陽樓畔千條露,一面新妝待曉鐘。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征人。塞(一作寒)門三月猶蕭索,縱有垂
5、楊未覺春。而詩也有〈題柳〉〈題柳〉:「楊柳千條拂面絲,綠煙金穗不勝吹(一作移)。香隨靜婉歌塵起,影伴嬌嬈(一作饒)舞袖垂。羌管(一作笛)一聲何處曲(一作笛),流鶯百囀最高枝。千門九陌(一作曲)花如雪,飛過宮牆兩自(一作不)知。」〈原隰荑綠柳〉〈原隰荑綠柳〉:「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滿(一作映柳)堤。拂塵生嫩綠,披雪見柔荑。碧玉牙猶短,黃金縷未齊。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閨。預恐狂夫折,迎牽逸客迷。新鶯將出谷,應借一枝棲。」23,同一樣的材料,詩人可以創造出多樣的作品。在文學創作的運思過程中,作者需要發現材料的深刻意義,或者確定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觀點,馬克思曾指出:「人在對象世界中得到肯定,不僅憑思維
6、,而且要憑一切感覺。」轉引自《美學》,上海藝文出版社,第二期,1980年,頁10。他還說:「只有通過人的本質力量在對象界所展開的豐富性,才能培養出或引導出主體的(即人的)敏感的豐富性,例如一種懂音樂的耳朵,一種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同上注,頁23。這說明了對事物的敏感是詩人最重要的創作訊息,詩人對生活中事件的敏感,開始並不受明顯的理性的制約,它迅捷的在大腦皮層構成鮮明突出的審美初象,敏銳地將刺激感受力直覺的、迅速的作出形象的感受、定形與判斷,一時捕捉的直感,由此而飛躍地展開系列性的審美聯想,透過類似聯想或接近聯想聯想是一種最普遍的作用,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類似聯想,例如看到菊花想起向日葵,
7、因為他們都是花,且都是黃色,在性質上有類似點。一種是接近聯想,例如看到菊花想起中山公園,又想起陶淵明的詩,因為我在中山公園裏看過菊花,在陶淵明的詩裏也常遇到提起菊花的句子,兩種對象雖不同,而在經驗上卻曾相接近。這兩種聯想有時混在一起,例如看到菊花想起陶淵明,一方面是一種接近聯想,因為陶淵明常作菊花詩;一方面也是一種類似聯想,因為菊花有高人、節士的氣概,和陶淵明的性格很類似。見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