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试验中心-安徽师范大学

电子测量技术-试验中心-安徽师范大学

ID:11866247

大小:8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4

电子测量技术-试验中心-安徽师范大学_第1页
电子测量技术-试验中心-安徽师范大学_第2页
电子测量技术-试验中心-安徽师范大学_第3页
电子测量技术-试验中心-安徽师范大学_第4页
电子测量技术-试验中心-安徽师范大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子测量技术-试验中心-安徽师范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电子信息系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为两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各专业课的必需先行课,为学生学习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做好准备。2、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能自己设计和应用测量电路。基本内容包括模拟和数字的测量仪器、示波器、信号源、频率计、频谱分析仪、失真度测量仪、网络分析仪、逻辑分析仪、虚拟仪器、测量用电路等。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本课程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过程,减小测量误差的措施;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结

2、构、操作和应用;对于各种被测电量和被测系统采用的不同测量原则和测量电路,及测量结果的表达。难点:理解数据处理的根据,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的依据;理解各种仪器的原理与功能;对于不同测量对象和对测量速度与测量准确度的不同要求采用的不同测量配置与测量方法的掌握。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章目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式或手段课后作业思考题练习题一绪论3讲授√√二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6讲授√√三信号发生器6讲授√√四电子示波器5讲授√√五频率时间测量3讲授√√六电压测量4讲授√√七噪声测量4讲授√√12第页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电子信息系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八数据域测量5讲授√√合计3

3、6三、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掌握电子测量仪器与应用技术中一些常用术语的涵义及其相互区别,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重点难点】电子测量技术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测量、计量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的意义。第一节电子测量一、测量二、电子测量第二节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特点一、电子测量的内容二、电子测量的特点第三节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一、按测量手续分类二、按测量方式分类三、按被测量的性质分类四、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第四节电子测量仪器概述一、测量仪器的功能二、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三、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第五节计量的基本

4、概念一、计量二、单位制12第页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电子信息系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三、计量基准四、量值的传递与跟踪,检定与比对【思考题】1.叙述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2.选择测量方法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3.叙述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的特点,各举一两个测量实例。4.解释偏差式、零位式和微差式测量法的含义,并列举测量实例。比较测量和计量的类同和区别。第二章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懂得测量误差的定性定量的含义,了解误差的分类和误差产生的原因,学会正确设计测量方法和制订数据处理的方法步骤,以得到和表示出误差尽量小的测量结果。【重点难点】测量误差的来源,

5、误差分析,误差的合成,测量数据的处理。第一节误差一、误差二、误差的表示方法三、容许误差第二节测量误差的来源一、仪器误差二、使用误差三、人身误差四、影响误差五、方法误差第三节误差的分类一、系统误差二、随机误差三、粗大误差第四节随机误差分析一、测量值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12第页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电子信息系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二、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三、有限次测量下测量结果的表达第五节系统误差分析一、系统误差的特性二、系统误差的判断三、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根源四、消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五、消除或消弱系统误差的其他方法第六节系统误差的合成一、误差的综合二、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三、系统不确定

6、度第七节测量数据的处理一、有效数字的处理二、等精度测量结果的处理【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的含义:真值、实际值、标称值、示值、测量误差、修正值。2.按照表示方法的不同,测量误差分成哪几类?3.说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差的主要特点.。第三章信号发生器【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了信号发生器的概念、分类、用途、组成原理和技术参数及使用方法。【重点难点】各种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和用途上的很大差别。复杂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和使用方法。第一节信号发生器概述一、信号发生器的用途12第页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电子信息系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二、信号发生器的分类三、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构成四、信

7、号发生器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正弦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一、频率范围二、频率准确度三、频率稳定度四、由温度、电源、负载变化而引起的频率变动量五、非线性失真系数(失真度)六、输出阻抗七、输出电平八、调制特性第三节低频信号发生器一、低频信号发生器二、超低频信号发生器三、低频信号产生器的发展现状第四节射频信号发生器一、调谐信号发生器二、锁相信号发生器三、合成信号发生器第五节扫频信号发生器一、线性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二、扫频仪的基本构成第六节脉冲信号发生器一、脉冲信号二、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