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在相互碰撞中闪光

让思维在相互碰撞中闪光

ID:11854863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4

让思维在相互碰撞中闪光_第1页
让思维在相互碰撞中闪光_第2页
让思维在相互碰撞中闪光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思维在相互碰撞中闪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思维在相互碰撞中闪光——《寻隐者不遇》的教学案例与反思晋江永和茂峰中心小学张丽华[案例]第二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一个孩子漫不经心地说:“隐者是谁?”我一愣,大家都看着那个孩子,露出不解。我笑笑说:“是呀,我怎么没想过呀。诗人也没有告诉我们,不过,也许诗中会告诉我们答案的。我们一起去找找隐者吧!”大家都兴趣盎然地开始从诗中寻找隐者。(生读诗并议论纷纷开了)师:(过了片刻追问)你们发现什么了?生:隐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人,因为他也在云雾重重的深山里采药。生:我认为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是为老百姓看病的,他隐居在深山中,肯定是为山村里的人治病的。生:我觉得这

2、个隐居者像一位神秘的仙医,行踪不定,山里云雾重重,我们一般会觉得可怕,可是他却在那里采药,让人找也找不到。师:真会思考,你们是抓住了诗中“采药”、“云深不知处”发挥想像来了解隐者的。我知道了,隐者在你们的心目中是可敬的。我刚才也读了诗,发现有一个词很值得研究,(“是什么,是什么”台下学生争着问)“松下问童子”一句中,隐者是居住在“松树下”的。陈毅同志曾写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松”代表什么?生:(抢着回答)“松”代表四季常青,也指坚强不屈的精神。师: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写到松,赞美松的坚强不屈,不畏险恶。这首诗中的隐者居住在松下,如果连起来想一想,你能知道什么

3、?(此时教室安静了片刻,接着学生又议论开了)生:(其中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隐者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为人们采药。师:哟,你感受到了他为民治病的精神像松一样顽强,好的。再想想,隐者是诗人贾岛的好朋友,贾岛满腹才华,却辞官做和尚,知道为什么吗?生:是他看不惯官场上的贪官和讨好别人的人。师:对,诗人看穿了封建官场的黑暗腐败不愿为官,他的好朋友隐者呢,一位医术高明的人,他又是怎样的人?生:他也许本来可以凭着高超的医术为有钱人治病,得到更多的钱财,但他也看不惯,不愿为他们做事。生:我也认为这位隐者看不惯这官场的黑暗,就隐居起来,只想为老百姓治病,说明他一心为老百姓着想,他的精

4、神多可贵呀!生:他是一位清高的人,不愿与那些有钱人同流合污。生: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生各抒已见)师:一位多么值得的尊敬的隐者,他医术高,医德美。现在,在你的脑中,隐者外表会是怎样的?同学们交流一下。生:隐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他白发苍苍,穿着一身白衣。生:他背上背着药蒌,手中拿着一把采药的刀子,正大步大步才地走在弯曲的山路上。生:还有花白的胡子在风中飘着,小心翼翼地采下草药后还不时地露出微笑。生:他会温和地为病人诊断,会微笑地为病人抓药。……(生谈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师:真会想像!从他的外貌、表情、动作去描绘,合情合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让我们拿起笔来

5、,凭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想像,用一段话为隐者“画”个像。(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生:(生上台说话)隐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值得尊敬的人,他居住在松树下,就像松树那样顽强不屈。为了治好老百姓的病,他早出晚归,身背着药筐,手里拿着镰刀,在陡峭的山路上走着。山风吹来,吹起了他的白发和白胡子,他不顾冷冷的风,仔细地采着草丛中的药。他一心只想为老百姓治病。生: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发白胡子,眼睛却那样有炯炯有神,仿佛要看穿黑暗的官场,看穿病人身上的疾病。他一身白衣,还沾了一点点泥巴,那是采药时留下的。忽然,他发现了一棵草药,高兴地弯下腰,用刀子小心翼翼地挖起草

6、药……[反思]偶然往往能创造精彩。课堂上,学生就常常会提出像“隐者到底是谁?”这样毫不相干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认识,他们思维没有受到许多“清规戒律“的束缚,也就容易跳出框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精彩使他们天真的心性得以张扬,于是,令人愕然、不知所措的问题就随之而生。此时,作为引导者,你能抑制学生“不许出轨”而“循规蹈矩”吗?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对课堂中始料不及的出格问题,该如何导之?导向何方?在“导”的过程中,如何让读、说、写协调发展?在注重语文能力的同时,是否关注个性、乃至生命的发展?在此执教者深有几点思考:1、读思结合,恰当点拨,尊重学生的质疑。“提出一个问题

7、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看似不相关的问题却“大有文章”。没有思考,学生怎么会想到“隐者是谁?”学生的追根刨底正体现善于思考的态度,因为潜心品读,才能发现疑问,才能归纳综合,才能自悟自得,才能将书中的语言与精神营养转化为自己心灵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经过潜心品读提出的问题,有时正是思维的聚集点。因此,课堂上的质疑是不容置疑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更需要具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去挖掘、去引导,让其思维在相互碰撞中闪光。2、读写结合,发挥想像,注重个性的发展。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读写结合,相互交叉,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功效不小。这堂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