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847447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4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的教学观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1)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即相当于老师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2)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3)华东师大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度来说,“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现代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3、教学价值的新内涵——新的教学价值观(1)重外在价值轻内在价值。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服务于社会的价值。教学的内在价值,即教学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2)内外价值并举。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还应关注人的情感智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4、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师观(1)教师的职责定位:传授文化知识;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员、社会的代表人等
3、。(2)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学的领导和管理者。教师职责的新定位: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5、对学生的新认识——新的学生观4(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人的潜能分为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心理潜能又分为智慧潜能、情感潜能和创造潜能。教师所要做的,就在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2)发展观——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①乐观地估计学生
4、的天性。坚持性善论,反对性恶论。性善论注重自省和内在力量的挖掘,性恶论注重外在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的矫正。②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3)主体观——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①要认识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基础,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②要相信学生确有内在的主体能力,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③明确判断教学活动中谁是主体的标准。看学生是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主要
5、取决于他是否确定或参与确定有关活动的目的,是否决定或参与有关活动的过程。如果是,则为主体;如果不是,则为客体④要帮助学生完善主体结构。学生的主体结构包括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两部分。操作系统主要由智力因素组成,承担着对客体(教学内容)的感知、概括、记忆、运用等任务;动力系统主要由非智力因素组成,承担着激发和维护主体认识活动的任务。(4)差异观——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人时间:地点:学校阶梯教室培训时数:4课时主持:主讲:4创新教育与教师1、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创新”、“创新教育”首先是作为一种观念提出的。任何一种新观念的
6、提出,都是时代时展的必然结果。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创新教育是走教育创新的必经之路。同时,新观念都具有超前性。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活动。俗话说通情才能达理,情是基础,理是目的。创新教育要注重人的情感投入,创设怀境、培养情感,使课堂充满人情味。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索能力的重要依据。现行教材中蕴藏着大量创新的好题材,如:“通过……,你发现
7、了什么?”,“想一想,还有别的解法吗?”等等。但教材具有通用性、共同性,同时又有简约性的特点,加上时代的变化,观念、知识的更新,往往显露出滞后性。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实际,进行及时的充实和变通。(四)创新教育与学生。1、强调主体的参与。2、强调知识的应用。(1)课本知识生活化,培养应用意识。(2)重视实践,培养应用能力。教师要精心创设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提高应用能力。三、素质教育(一)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渗透思想教育。1、结合教材,自然渗透。教科书
8、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挖掘并有意识地去揭示它们,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到感觉,从而自然地受到教育。42、见缝插针,适时渗透。除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外,其他学科都有它自身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见缝插针,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适时向学生渗透。3、持之以恒、不断渗透。一种正确的思想、科学观点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和树立的,它需要长期的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