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841531
大小:2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4
《苏教版语文七上我爱文学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爱文学》实践活动学案编制人李 兴 审核人费正和李振仁用时40分钟 班级 姓名 第 小组一.学习目标 1、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精神。2、在活动中了解文学、认识文学、喜欢文学,并逐渐学会阅读、欣赏文作品。3、通过成果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二. 重点难点 活动目标1、2三. 知识链接 亲爱的同学,当你顺利学完中学语文课本的第一单元后,你是否被文学的魅力所深深打动。在本单元,作家赵丽宏为你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巴金先生的奇思妙想把你引入想像的世界,冰心奶奶清新隽
2、永的小诗告诉你人生的道理,法国文豪雨果的小说为你讲述了英雄的故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启迪你生活的智慧。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使人着迷,令人陶醉。文学,正是它伴随我们成长,带领我们走进过去和未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归宿。现在,就让我们进行一次关于文学的探究活动,一起叩响文学的大门,展翅翱翔于文学的广阔天地之中,一起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探索的艰辛,感受成长的喜悦。四. 活动内容 (一)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或者从过去自己曾经阅读并喜爱的文学作品中挑选最精彩的一部或一篇
3、。作品确定后,再根据作品和阅读的感受,写出发言提纲或比较详细的讲话稿;或将相关课文改编成表演剧本;或搜集与该篇章有关的材料设计成手抄报;或在掌握有关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电脑制作相关的课件。2、宣传准备:在校园网发布告示,在学校张贴海报,欢迎其他班级同学前来观摩;联系学校广播站、电视台和当地媒体作好有关报道。 3、设施准备:准备好数码相机、摄影摄像器材和多媒体。 (二)活动步骤 1、制定评价标准 如发言是否切合本次活动主题,内容与原作品是否和谐一致,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表达 是否流利清晰,表演是否形象,设计是否合理,栏目是否恰当,版面是否美观,方式是否科学,等等。
4、2、小组交流 每人在各自的小组内发言交流,尔后各组推选出2—3名代表到班级交流。要动员全组同学献智谋策,对发言稿、演出脚本、手抄报、课件进行认真的修改。 (三)班级交流 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一个“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确定交流、表演、展出、展示的顺序,确定活动评委。 (1)导入: 古今中外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使我们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世界里遨游,感受到文学具有的巨大魅力。请大家说说自己读过哪些著名作家的文学著作,有什么感受? (2)各小组代表交流读书感受。 (3)展出各小组创办的文学手抄报。 (4)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 (5)表演课本剧。 五. 学法
5、指导这一课时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也是由课堂走向实践的开始。因此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教师更需要较好地组织指导学生,让他们能真正地把所学知识用到实践中,也让读书周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六. 学习小结进一步要求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勉励大家多读书。七. 达标检测 佳作欣赏表 篇名 精美语句摘录 本文感受最深的地方 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八. 学习反思 巩固案 1、 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报纸类) 2、汇编《**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交流文集》。(书刊类) XX中心小学每
6、周例会教师谈课改体会(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主题:《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主讲人:2018年3月23日(第3周)内容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8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
7、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