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设计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类设计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ID:11838288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4

类设计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_第1页
类设计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_第2页
类设计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_第3页
类设计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类设计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类设计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摘要: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主校门的创作,在类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和提取了传统广场空间要素、传统建筑形制要素、传统校园符号要素、场地自然形式要素,用现代建筑的语汇表达了对新校区建筑的“新旧”传承而非“新旧”不同。因此,类设计理论也为大学新校区建筑设计提供了另一种新思路。关键词:类设计;巴洛克广场;文庙泮池;拱门;自然形式Abstract:Guidedbythetheoryofanalogicaldesign,thedesignforthefront-gateofHuaqiaouniversitycampus(Xiamen

2、)analyzesandabsorbstheelementsoftraditionalplazaspace、traditionalcampussymbol、naturalformofthefield.Usingthemodernarchitecturallanguages,thedesignexpressesnotthedistinctnessbuttheinheritancebetweenthenewandtheold.Therefore,thetheoryofanalogicaldesignmakesanewwayforthearchit

3、ecturaldesigninthenewcampusfromanotherangle.Keywords:analogicaldesign;barpqueplaza;panchiinconfuciantemple;arch;naturalform类设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吴良镛先生在北京菊儿胡同设计中提出了“类四合院”的设计概念,而后经过国内一些学者的潜心研究,提出了“住宅类设计模式”,并进一步推广至公共建筑,建构起较为完整的类设计理论框架。类设计的基本理念在于延续中的创新,强调的并非是“新旧”不同而是“新旧”传承。通过对传

4、统建筑要素(类设计要素)的提炼,有机地融入现代建筑创作。这种融合可以是形似、可以是神似,也可以是形神兼备,体现了现代建筑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在这一理论的框架指导下,华侨大学新校区(以下简称“新校区”)主大门设计的创新不是在形式上一味地追求“新、奇、特”,而是通过分析提炼西方传统巴洛克星形广场空间要素、泉州传统文庙泮池型制要素、老校区校园拱门符号要素,结合新校区的自然形式要素,在建筑空间和形式上体现新校区大门的新旧交融。1类西方传统巴洛克星形广场空间——形式随功能而定(场所环境要素的借鉴)从道路关系分析,新校区主大门处于多条校园道路汇集的地方,校

5、园道路在这里汇聚(图1,2),形成以大门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校园入口空间。从空间关系分析,主大门的左侧45°是已建成的巨构式综合教学楼群,主楼高近100m;主大门的右侧45°方向是规划的主体育场,体量巨大,二者与大门形成倒“品”字形的空间关系。这种多道路汇集的空间关系也存在于巴黎的凯旋门星形广场。不从香榭丽舍大道,而从放射大道斜看,凯旋门是一个雕塑性的终点。从香榭丽舍大道直看,它在空间和象征意义上讲既是终点又是大门。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传统巴洛克式的广场空间。大门设计首先从这种空间形态入手,提取星形广场空间要素中将门的雕塑性和圆形铺地广场的功能性相

6、结合的办法,形成一个空间节点。在本方案中表现为,突出中心拱门,将其与圆形水池铺地相结合,主要的车辆围绕圆形外侧而人的活动可以集中于拱门所形成的主轴线上(图3)。2类传统文庙泮池建筑形制——形式随文化传统而定(传统文化要素的再现)类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再现主要分为三种表达方式:形似、神似、形神兼备。一般来说,提取传统符号要素易达到形似;提取传统空间要素易达到神似;二者兼顾则可形神兼备。此外,在建筑中运用传统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表现艺术的价值。建筑师可以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例如朱文一先生主持设计的“绿野·里弄”方案,“绿野

7、”作为传统里弄空间的一种补充,使里弄与“绿野”相映成趣创造出体现地方特色的居住小区新形象。文庙泮池是中国传统教育圣地官学文庙建筑形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地方官学的代表,是儒家圣地曲阜泮水的象征。就空间关系而言,早期泮池多位于明伦堂前大成门后,其上架一座石桥,如建于南宋的泉州府文庙泮池;明清时期泮池则多设于棂星门前后,其上架一座或三座石桥,如上海嘉定文庙。就平面形状而言,早期泮池以方形居多;明代以后逐渐规范为半圆形,如明代王圻的《三才图会·宫室》中记载的诸侯泮宫和泮池关系图示(图4)。一些原先为方形泮池的也改为半圆形,如泉州府文庙泮池原为方形(

8、图5,6),至明万历四十年地震后重修,“改泮池为圆,如古泮宫之制”(引自《泉州府志》)。就功能关系而言,泮池之水也有阻隔之用,池上有石桥连通,是文庙内外空间的界定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