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837904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4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陈会昌卡尔·罗杰斯(CarlRansomRogers,1902-)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专家和教育改革家。他是继马斯洛之后的又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其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对人的尊重、人的价值、情感、自我实现、人际关系、接受别人和被别人接受、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真实感受、体验和经验等等。他在心理治疗领域创立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观,在教育方面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1.罗杰斯的人性观罗杰斯对人性的看法是很积极的。他认为人的基本属性在自由发挥作用
2、时是建设性的,可以信赖的;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要,这就是生长、生存和自我完善。他指出,有大量的例子表明,人在可怕的环境中不仅求生存而且求发展,他称之为自我实现的倾向和潜能。罗杰斯指出:"我不大同意那种相当流行的看法,说什么人基本上是非理性的,说他的冲动如果不加控制,就将导致他人和自己的毁灭。事实上人的行为是异常合于理性的,带有极微妙而又条理分明的复杂性,趋向他的机体力图达到的目标"(指"自我实现")[1]。罗杰斯的人性观有以下几点:(1)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的尊严和价值,因而是值得尊重的;(2)每个人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我实现的能力和权利,并
3、且只要给其机会,都能作出明智的判断;(3)每个人都能够选择他们自己的社会准则;(4)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建设性地承担社会责任;(5)每个人都有能力处理他们自己的感情、思想和行为;(6)每个人都有潜能发生建设性的变化和推进个人发展直到自我实现。2.罗杰斯的"自我概念"说和心理疾病成因观(1)每个人都有两种需要在罗杰斯的理论中,"自我"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他认为,人在早年通过大量的经历和体验而逐渐产生了"自我"的概念。如一个叫明明的幼儿说"明明喝水"到会说"我要喝水",就标志着他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个体在产生自我概念后不久便产生了"积极关注的需要"和
4、"自我关注的需要。前者是指对温暖、友爱、关怀和尊敬的需要,后者则指自信、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需要。[2](2)从亲人的积极关注到积极的自我关注如果一个孩子在其成长中,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不论他做什么,父母都爱他,即使他做了错事,父母也一如既往地爱他,关注他,指导他,渐渐地,他就会产生和谐的、积极的"自我关注"。(3)自我扭曲与自我否定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得不到"积极关注",或得到的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只有当他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不论对与错),父母才关心他,渐渐地,他的自我就会被扭曲,他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就会以为自己不配得到积
5、极关注。为了换取别人的关注,他就可能不断采取一些否定自身经验和观点的做法。可是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就同时体验着一种对自己的否定。他想被外界关注的需要虽然得到了满足,但他"自我关注"的需要却受到了挫折,他内在的自我实现倾向也因此受到干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形成了两种评价体系:一种是自身的评价观,它真实地反映个体对现实的看法,如"成功虽然重要,但生活得快乐更重要"。另一种则是他人的评价观,指在他人基础上建立起的自己的评价观,如"如果做不到事业有成,我就是无价值?quot;。(4)自我防御机制当一个人不是使用自己的评价观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而总
6、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评价自我时,他就产生了自我的不协调。这时候,他就会感觉受到威胁,就会焦虑、混乱和不适应,于是,他就采用自我防御机制去否认或歪曲他自身的经验,以降低对"自我概念"的威胁。而心理障碍便由此产生。例如,老师发现班上有人干了坏事,就问:"这是谁干的?"一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慌忙站起来说:"不是我!"还有那些最不愿意把自己在学校犯的错误告诉家长的学生,都是自我防御机制的典型表现。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那些为了得到别人积极关注而被迫用别人的判断代替自己判断的人,较少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功,他都只有较低的自尊,并且对自己是否能
7、作出恰当的决定和选择缺乏信心。于是,他不再相信自己的意见,而宁愿遵从他人的判断,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对外部评价的依赖,造成他心理障碍的产生。而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总是表现出缺乏内部判断标准和不顾一切听从外部权威的倾向。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1)罗杰斯认为,几乎人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协调(其实,这应该看作是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之一),当这种不协调很严重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但是与此同时,人人也都有自我实现的成长倾向和需要。所以,人不仅要维持自己的现状,而且要发展自己。(2)每个学生都具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和动机。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一种恰当的教育气氛,采用
8、有效方法去调动学生天性中解决自身问题的动机和能力,帮助他们重新发现自己,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内在的成长潜能,以此消除其"自我概念"上的不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