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

论文-论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

ID:11823297

大小:5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4

论文-论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_第1页
论文-论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_第2页
论文-论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_第3页
论文-论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_第4页
论文-论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论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内容摘要】……………………………………………………………………第1页【关键词】………………………………………………………………………第1页一、抢劫罪的概念………………………………………………………………第1页二、判断抢劫罪的标准…………………………………………………………第3页三、实施犯罪的手段的暴力问题………………………………………………第4页四、关于抢劫罪几个现象的探讨………………………………………………第4页(一)不作为的胁迫与暗示的胁迫劫财是否构成抢劫罪……………………第4页(二)不动产及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

2、抢劫罪对象……………………………第6页(三)以侵犯甲的人身权为手段,当场获取乙的财物是否构成抢劫罪……第8页10论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内容摘要】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历来我国刑法重点打击。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

3、因,抢劫罪问题仍然还很突出。其造成的社会危害是人所共知的,因而加强对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和对抢劫罪的定罪问题进行讨论是法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法理学、法律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分析了当代中国抢劫罪的各种状态、特点,罪与非罪的对策。第一章从抢劫罪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构成抢劫罪几个要件。第二章讨论了社会危害性是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第三章从暴力下限入手,分析了实施犯罪的手段的暴力问题,第四、五、六、七章从不作为的胁迫与暗示的胁迫劫财、不动产及财产性利益、对象以侵犯甲的人身权为手段,当场获取乙的财物等几个方面是否构成抢劫罪

4、入手,研究了常见的几种难把握的抢劫罪。【关键词】:抢劫罪 社会危害性 罪与非罪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的加速,社会治安日益复杂,抢劫案件也频繁发生。由于其在实践中具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因而给罪质的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为了解、掌握抢劫罪的特征,有力打击抢劫犯罪行为,为现实斗争服务,我们应首先澄清抢劫罪的概念及其构成特征,以此作为罪质判断的基准。一、抢劫罪的概念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10抢劫罪是

5、一种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的人犯抢劫罪的应负刑事责任。由于抢劫罪不仅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并且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性质比较严重,所以在立法上对构成抢劫罪的数额和情节没有作限制性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就构成抢劫罪。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认定抢劫罪根本不需要考虑数额和情节。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常被认为是犯罪行为已经发生时对国家和人民利益形成的实际损害。分析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还必须关注犯

6、罪者的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认定某种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能只从形式上看其是否符合某种犯罪的基本特征还必须综合考察各方面的情节来判断。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在实施抢劫行为时,不仅造成公私财产的损失,而且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这既是抢劫罪区别于其他财产犯罪的重要标志,又使抢劫罪成为侵犯财产罪中的最严重犯罪。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和他人的人身。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的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以其他方法,劫取财物的行为。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强制,使被害人不能或不敢反抗的行为。如殴打、捆绑、伤

7、害、禁闭等。暴力行为只要足以抑制对方的反抗即可,不要求事实上抑制了对方的反抗,更不要求具有危害人身安全的性质。胁迫,是指以当场立即使用暴力相威胁,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不敢反抗的行为。胁迫既可以是用语言胁迫,也可以通过动作、手势进行。其特点是如不交付财物或者进行反抗,便立即实现胁迫的内容。其他方法,是指除暴力、胁迫之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丧失反抗能力的强制方法。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人中毒等。本罪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1]。抢劫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抢劫行为会发生侵犯

8、他人人身与财产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其中,行为人对他人造成财产上的损害只能是希望心理,但对他人造成人身上的侵害则可能是放任。由于造成他人人身伤亡不是抢劫成立所必需的要件,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抢劫罪的故意是一种直接故意,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判断抢劫罪的标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