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 [论文摘要]隐性知识是学科馆员知识服务的核心能力。文章通过阐述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的具体表现,并从隐性知识自身特性、个人和组织三方面分析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障碍,提出应从知识存储、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等知识环节来加强管理,促使学科馆员个人隐性知识向团队隐性知识转化,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是以知识服务为主体的用户服务,其服务水准体现
2、了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学科馆员在知识服务中产生和创造了大量的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这些知识是学科馆员知识服务的核心能力,推动着知识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同时它对于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学科馆员隐性知识具体表现 学科馆员隐性知识是指学科馆员及其所在部门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推动知识服务,以及所在部门乃至整个图书馆发展的,难以用语言表达、难以规范化、难以传播和交流的知识。学科馆员隐性知识具体的表现为个人隐性
3、知识和团队隐性知识。 1.1学科馆员个人隐性知识 个人隐性知识深深植根于个体当中,一类是基于学科馆员自身素质的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心智模式、信念和价值观等。另一类是基于学科馆员长期工作积累和创造而形成的技术方面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和诀窍。如,学科馆员的参考咨询经验、读者培训演讲技巧、读者服务经验都是这一类隐性知识。 1.2学科馆员团队隐性知识 团队隐性知识植根于工作实践之中,学科馆员
4、团队的隐性知识体现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默契上。学科馆员团队成员在相同工作环境下从事同一工作,长期的工作交流和互动中,形成了大家共有的能力和默认的操作流程,主要表现为学科馆员团体工作能力技巧、工作的操作过程和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 2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障碍 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为隐性知识存储、交流和共享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技术环境[1]。目前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存在诸多障碍,主要来自于隐性知识自身特性、个人和组织等方面。 2
5、.1隐性知识自身特性 隐性知识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表达、收集和交流都比较困难。隐性知识依赖于个体的经验、直觉和洞察力,深深根植于行为本身,根植于个体,受到的环境约束,难以规范和学习。 2.2个人障碍3 学科馆员个人在主观上对隐性知识不够重视,容易使隐性知识流失、不成体系;个人独有某方面专业“优势”,容易对隐性知识存在垄断的心理,不愿与他人共享。学科馆员在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时,提供者和接收者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能影响隐性知识交流和
6、共享的结果。 2.3组织障碍 目前高校图书馆已经实施知识管理的只有极少数,更不用说隐性知识方面的管理了。图书馆缺乏合适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隐性知识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文化不利于组织成员相互信任交流,都成为隐性知识交流的组织障碍。 3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实施策略 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的实施要贯穿知识产生和创造的始终,做好知识的存储、交流和共享。 3.1知识存储:建立专门数据库,分类存储隐性知识学科馆员在进行隐性知识管理时,首先应对现有的隐性知识进行分类和有
7、序化处理,建立储备隐性知识的专门数据库或案例库,使隐性知识可查可用。可建立学科馆员档案库、学科教师档案库和经验知识管理库等。 建立学科馆员档案库,使馆员间能相互了解,互相交流或合作研究[2]。档案库可包括学科馆员的个人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等。 建立学科教师档案库,使知识服务更有针对性。档案库可包括教师的个人信息,还包括他们利用图书馆馆藏和电子资源状况、信息检索习惯和偏好&
8、#65380;个人研究方向、个人教学情况等。并且在学科教师档案中随时记录下教师的信息需求的进展和变化情况,以及教师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学科馆员在今后与用户交流时将更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