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探讨沥青砼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沥青砼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摘要:本文就目前公路沥青砼路面早期出现出现车辙、泛油、推移、坑槽等常见病害,总结其出现的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个人的浅见和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处治措施 近年来,广东省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且严重超载,使公路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很多公路沥青砼路面均出现车辙、泛油、推移、坑槽等常见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沥青砼
2、大部分设计年限为15年,然而部分地区局部路段路面使用年限2年都不足,有的高速公路甚至当年通车即发生了病害,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既影响使用功效又浪费资源,如普惠高速公路2002年通车,2005年发现许多坑槽、泛油等常见病害。 一、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 沥青路面病害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种类繁多,我个人分析认为主要最常见的为裂缝、路面推移、泛油和油斑、车辙等几个方面。 1、裂缝:裂缝是沥青砼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份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
3、,加速路面破坏。按其形状又基本分为以下四种: 横向裂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它有两种情况: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这种病害比较普遍,主要由于沥青面层温度病害。 纵向裂缝: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作用下,易形成纵缝。有时,车辙边缘也会有纵裂缝
4、。纵向裂缝,大多发生在半填半挖路基或路面加宽处,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 龟裂:龟裂又称网裂,通常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基层软化,稳定性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其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沥青路面老化变脆,也会发展成网状裂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 反射裂缝: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表面,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半刚性基层的开裂
5、通常由温缩或干缩引起,多数情况是在基层铺筑后,由于未按规定及时养生或未及时铺筑沥青面层,使基层长期暴露在大气中,在降温和水分联合作用下而开裂;当然也可能是在铺筑沥青面层后,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骤变使基层的日温差超过某一范围致使其温度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而断裂。后者一般发生在沥青面层较薄且日温差较大的地段。3 另外,行车荷载的作用加速裂缝的发展,二灰碎石在施工及运营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细微裂纹。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半刚性基层内存储的能量由行车荷载提供,并通过裂纹失稳扩展消耗能量,这个过程不断反复进行,使独立
6、的裂纹扩展为数条贯通宏观裂纹,直到形成小裂缝,最后成为贯穿裂缝。这是行车道裂缝多于超车道,交通量轴载次数大的裂缝多于交通量小的原因所在。由于沥青面层存在孔隙,路面和绿化带水分渗入,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处出现唧泥现象。二灰碎石因水而剥落,松散致使路面结构承载力不足,出现啃边现象,并可能发展成缝边网裂或坑塘、沉陷等。 2、路面推移:沥青混凝土面层推移,主要是指混合料在道路的纵向发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间发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车一段时间后产生,尤其在高温天气下。 3、泛油和油斑:泛油和油斑是指沥青混合料中粘结料集
7、中到局部地方,最直接的判断方式就是在道路轮迹处出现发亮的纵向条纹,在施工铺设和通车后阶段都有可能出现。 路面推移以及泛油和油斑这两种病害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合料离析。混合料发生离析时,粗集料和细集料分别集中于铺筑层的某些位置,使沥青混凝土不均匀、配合比级配与原设计不符,混合料失去原设计达到的粘接力就形成了路面推移,而混合料的不均匀还会导致集料和沥青分离,沥青集中到一处形成泛油和油斑。 4、车辙:车辙是在行车载荷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表现为沿行车带出现横向高差,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
8、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另外,重载或超载车辆过多也是产生车辙的重要原因。车辙一般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它通常是在伴随沥青面层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侧向隆起,二者组合起来构成的。因此,为了延缓车辙的形成,主要应从提高沥青面层材料的高温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