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

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

ID:11792106

大小:571.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4

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_第1页
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_第2页
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_第3页
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_第4页
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三表一图”(二)  一.本周教学内容:    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三表一图”(二)  二.教学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该关系制取有关物质。  三.重点、难点:    八圈图的灵活应用。  四.知识要点:    (四)酸、碱、盐及氧化物、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八圈图记忆口诀:两条纵线通到底(6条规律)      四条横线相联系(5条规律)      六条交叉成网络(6条规律)  17条规律要牢记(横、纵各有1条重复6+5+6=17)  规律:            

2、          分解反应          以上规律的应用:  ①可知某物质性质②某物质制法  (箭尾)(箭头指向)  ③各类物质间相互关系    从上述规律中可以总结出制盐的十种方法,包括:(2)~(16)  【典型例题】  [例1]现有石灰石、水、碳酸钠,怎样制取烧碱(不能引入其他物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析:此题是物质的制备题。在具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各种物质的制备规律和条件时,还要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就可以考虑解题方法了。本题应采用倒推法,即从产品烧碱出发向原料推。在考虑过程中应注意烧碱是一种可溶性碱,制备时应用盐+碱—新盐+新碱这一规律,此

3、规律的条件是反应物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且生成物必有一种物质是难溶于水时,此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而且能把烧碱分离出来。再考虑给出的物质有,还缺少可溶性的一种碱,必须从石灰石和水两种物质中制备,由于氧化钙溶于水可得氢氧化钙,水已给出。最后再考虑如何制得氧化钙,我们已很熟悉煅烧石灰石这一反应,因此,该题用倒推法解题思路如下:    化学方程式:(1)  (2)  (3)    [例2]用锌粒、盐酸、氧化铁、硫酸铜为原料制取硫酸亚铁,写出有关方程式。  解析:  ∵产物中元素为价,因此只能通过置换反应来制取,即  金属+酸盐+或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首先应设法制取,因此题原料中无,  

4、∴只能采用后种方法,  使与盐溶液(铜盐溶液)反应。  答:        注意:  以下思路为错误解法:        ∵在置换反应中,只能呈0价和价,不能用活泼金属将直接转化为。  [例3]试用七种不同的方法制备氯化锌,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此题必须在熟悉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才能正确的表示。  另外是用不同的方法制备氯化锌。最后还必须明确氯化锌属于盐类,制盐的方法有十种。从中选择适合并能完成的化学反应。  答案:制备氯化锌的七种方法是  (1)锌跟氯气反应  (2)锌跟盐酸反应  (3)锌跟氯化铜溶液反应  (4)氧化锌跟盐酸反应  (5)氢氧

5、化锌跟盐酸反应    (6)碳酸锌跟盐酸反应    (7)硫酸锌跟氯化钡反应    [例4]氯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镁和硫酸镁四种物质,都可以跟某物质反应生成同一物质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析:由题意知,X必定为盐。∵为难溶的碱,MgCO3微溶,均只能与酸反应制得盐,题目中同时氯化镁和硫酸镁都是反应物,所以X只能是Mg(NO3)2  答案:        [例5]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实现,写出转化的各步化学方程式:  (1)CuO→(2)CaCO3→  (3)→(4)→  解析:根据反应规律,确定反应路线。  (1)

6、CuO铜盐  (2)CaCO3CaO  (3)铜盐镁盐  (4)【模拟试题】(答题时间:80分钟)  一.写出下列一系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得重复)  1.  (1)                .(5)                .  (2)                .(6)                .  (3)                .(7)                .  (4)                .(8)                .  2.  (1)                .(2)                

7、.  (3)                .(4)                .  (5)                .(6)                .  (7)                .    3.  (1)                .(2)                .  (3)                .(4)                .  (5)                .(6)                .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