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84766
大小:61.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14
《郎溪县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郎溪县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2012-05-18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郎溪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打造皖江示范区排头兵,实现率先崛起、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郎溪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全力承接产业转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势态良好,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基础与形势(一)有利条件1、基本县情。郎溪位于皖东南,属沿江平原与皖南低山丘陵交接地带。全县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境内有上海白茅岭农场、农垦十字铺茶场两座国有农场;主要地貌特征为丘陵地带
2、,其中东南部等主体区域大部分为丘岗荒地,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邻苏近浙的区位优势明显,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日益紧密。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县、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县),“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2、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强劲。2008-2010年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进入“十二五”,明确提出“力争跻身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目标。2011年,县域经济继续呈现大招商、大开发、大建设、大提升的良好势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亿元,增长1
3、7%;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增长6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57亿元,增长57.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1.4亿元,增长6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3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1亿元,增长40.9%。3、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日趋完善。318国道、214省道、G50高速、宣杭铁路穿境而过,距南京禄口机场仅40分钟车程,扬绩高速溧广段、芜申运河郎溪段即将开工建设,商合杭客运专线在我县设站已经部省会谈确定,连接我县郎溪经济开发区、县城区、十字经济开发区的“快速通道”正在加快建设,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陆海空”立体
4、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境内南漪湖为全省第二大淡水湖,新老郎川河、钟桥河水量充沛,水资源供给充足。被省供电公司列为全省电网建设全力服务承接产业转移三个试点县之一,电力保障更加有力。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科技、文化、广电、卫生等各项事业取得较大进步。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率显著提高。认真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镇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5、承接产业转移卓有成效。皖江示范区规划实施以来,我县依托这一品牌
5、效应坚持“高端承接、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快速突破”,承接产业转移高潮迭起,客商蜂拥而至、项目扎堆而来,无锡工业园、经都产业基地、常州工业园等一批产业集群相继落户。特别是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的做法和成效,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长三角核心城市的高度关注和有力支持,被外界誉为“郎溪现象”。我县两个省级开发区被评为“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100强”。(二)压力和挑战尽管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1、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要素资源
6、矛盾突出。市场对农业、农村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调整,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发展的制度建设任务艰巨。特别是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园区经济加快发展,人才、技术、土地、资本、电力等生产要素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同时,由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经济发展面临着绿色增长和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2、规划的引领控制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空间布局和管控需要加强。一些集镇、农村布局散乱、建设无序的现象大量存在;农业污染源面广量大,环境生态功能系统急需保护和修复。同时,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农村人口进
7、入城市,既增加了扩大城市建设空间的要求,也带来了农村居住用地闲置等问题,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面临许多新课题。为此,科学谋划发展方向、统筹县域空间资源、协调各种发展关系、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需要产业体系作为支撑。目前,我县工业发展仍然面临着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层次不高、产业配套不足等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仍是低基数上的高增长、低基础上的快发展、低水平上的惠民生。因此,“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事业要迈上新台阶,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张经济总量、完善产业配套,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4、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社会和谐压
8、力依然存在。随着我县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加速转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渐增多,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