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界有关苏南模式研究述评

中国理论界有关苏南模式研究述评

ID:11777444

大小:61.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7-13

中国理论界有关苏南模式研究述评_第1页
中国理论界有关苏南模式研究述评_第2页
中国理论界有关苏南模式研究述评_第3页
中国理论界有关苏南模式研究述评_第4页
中国理论界有关苏南模式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理论界有关苏南模式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理论界有关苏南模式研究述评中国理论界有关"苏南模式研究述评叶春雷,孙克强一,从"温州模式"说起1999年到2000年,《经济学消息报》就"温州模式"刊登了五篇讨论性文章.这五篇文章对于反观"苏南模式"研究不无裨益.首先是浙江大学的赵伟以"温州力量"一文引起了争论.作者指出"关于苏南模式,近几年的责难较多,多数责难是冲着这种模式赖以产生的产权形式来的,由于集体经济的产权主体模糊,存在某种程度的'官富民穷'倾向,因而发展缺乏后劲."作者将"苏南模式"称为"乡镇(集体)企业导向的工业化模式",认为"苏南模式是在对计划经济时期创建的'社队企业'利用,改造

2、及制度创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突出特点在于乡镇集体企业的迅速崛起和无所不在."并提出"就外部结构上来看,进入9O年代中后期,苏南模式在向珠江模式看齐."同时,作者将温州模式与欧洲古典市场经济早期发展作了类比,称为"中国式新古典工业化模式",认为温州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产权清晰,内源资本,区际贸易".通过比较,作者表示"更看好温州模式",因为"温州模式大体上已经形成了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由于产权明晰,经济下一步发展动力扎实.""下一步即使政府睡大觉,经济也会发展."作者认为"温州下一步发展可能会促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民主体制的形成."(赵伟,1999

3、)后来,作者又在温州模式'何去何从?"一文中对以上观点进行了补充,并指出金融体制改革与农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滞后,可能会成为温州发展的障碍.(赵伟,2000)2000年初,宣海林,夏德荣在"'温州力量':到底有多大?"一文中指出温州工业发展中存在着"八低".(宣海林,夏德荣,2000)..46..而任晓以温州模式'正日暮途穷?"(任晓,2000),严士凡,林代欣以"走温州的道路是一个基本选择"(严士凡,林代欣,2000)分别加以反驳.严士凡,林代欣认为,"温州人不靠国家,走一条自我投资,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路子,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市场

4、经济的发展道路.""温州模式所体现的个体私营经济与市场结合的形式,在本质上是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温州模式就是"以内向型的,自给自足的资本积聚为特色,走以多种经济成分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自力型发展模式.""走自力型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是我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基本选择."同时,作者还认为,"以前还有一个苏南模式,但这些年来,苏南乡镇企业通过一场波澜壮阔的产权制度改革,使苏南乡镇企业摆脱了长期以来因农民,政府,经营者之间产权模糊而激励不相容的制度困境,'苏南模式'已过渡到'苏南无模式'.""浙东北地区主要是学苏南模式,……现在重新再去温州取经"

5、(严士凡,林代欣.2000)赵伟的文章将"温州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产权清晰,内源资本,区际贸易",是客观的,这也是其他模式尤其是"苏南模式"进一步发展需要借鉴思考之处.赵伟文章注意到苏南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事实和集体经济产权主体模糊,发展缺乏后劲的事实,严士凡,林代欣文章注意到苏南的产权制度改革业已取得的成绩,两篇文章都体现了目前温州模式在产权制度方面具有的相对合理性,这是值得肯定的.其实对于"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由来已久.可以说"苏南模式"研究的发展正是建立在与其它模式尤其是"温州模式"比较的基础上的."苏南与温州的两种模式既有相同点

6、,也有不同点."(费孝通,1999年)"苏南模式"的首创者费孝通先生正是通过将"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相比较,才能够将"模式"界定为"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提出"因地制宜,多种模式"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并受''珠江模式"的启发而提出了"随势应变,不失时机"的思想.(费孝通,1999c,488)也正是受温州模式中家庭工业与清晰的产权启发,费孝通对苏南模式的集体所有制特征的认识才不断深入,指出苏南乡镇企业从公社体制下的社队所有制向乡村实际管理的社区所有制的发展历史,而这种发展又具有家庭所有制的特征.(费孝通,1999c,4

7、82—485)"无论是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或其他群众创造的模式,评价的惟一标准应当是视其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费孝通,1999c,467)因此,任何一种模式都不能作为判断其它"模式"的标准.后来,费孝通还强调,不仅要研究两种模式之间的"异",更要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的高度把握它们之间的"同",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多种模式向共同的目标发展.(费孝通,1999d,308)在费孝通研究基础上,对"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一直在发展.沈立人强调两种模式都是通过农村改革在人多地少的困境中逼出来的,在"一大二公"的

8、旧体制下冲出来的,靠搞活经济的市场机制放出来的;而两种模式体现了中国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多样化道路.(沈立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