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65343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3
《2011环境工程监测考研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环境工程监测考研试题一、填空题 1、下列水质指标中,常用于饮用水的有: 、 、 ;常用于污水的有: 、 、 ; 水质指标:BOD5、COD、游离余氯、悬浮物、浑浊度、总硬度 2、实验测定BOD5时用的稀释水,初始溶解氧应为 mg/L,含有丰富的 物质;培养 后溶解氧的降低不大于 mg/L;pH在 范围内。用稀释水稀释得到的水样,在培养前后溶解氧的的降低不小于 mg/L。 3、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了13种第一类污染物,请列举其中的6种: 。 4、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通常分为五级,请在下表中填写与各级对应的
2、空气质量状况和API指数。空气质量级别IIIIIIIVV空气质量状况 API范围 5、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将水体分为 类;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的,依 功能划分类别,农业用水至少应满足 类水质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将空气环境分为 类,《环境噪声控制标准》(GB3096-93)将声环境分为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将土壤环境分为 类。 6、在实验测定好氧量OC时,所用的氧化剂是 ,指示剂是 ,终点现象是 。在实验测定COD时,所用的氧化剂是 ,指示剂是 ,终
3、点现象是 。 7、(5分)某企业是1998年1月1日之后新建的非特定排污单位,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可能排放到周边不同功能的水体或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请列表给出该厂的废水在处理后按不同标准排放时,SS、BOD5和COD应达到的具体值。 二、选择题(可能有多种答案) 1、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有关挥发酚类含量不得超过0.002mg/L的规定是根据的考虑而确定的。 A、毒理学B、病理学C、感官性状D、不产生颜色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 是与生活污水的排入而引起的污染有关的水质指标。 A、溶解氧B、汞C、氟化物
4、D、镉 3、一河流某点上游不远处有生活污染源正在排污,则该点水样测得的各类氮素化合物中,氮的大部分是以 形态存在的。 A、有机氮B、氨氮C、总氧化氮D、亚硝酸盐氮 4、为测定痕量金属而采集水样时,应选用 材料制的容器。 A、普通玻璃B、钢化玻璃C、不锈钢D、聚乙烯 5、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规定的污染物常规监测项目除TSP、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外还有 。 A、生产性粉尘B、二氧化碳C、臭氧D、氯氟烃 6、大气污染监测中,下列 采样器适用于采集颗粒状污染物。 A、滤纸滤膜B、气泡式吸收管C、冲击式吸收管D、注射器 7、挥发性固体是
5、水中的固体物质在 温度下失去的重量。 a、100℃b、160℃c、500℃d、600℃ 8、可以用单位 表示飘尘的浓度。 A、ppmB、ppbC、mg/m3D、% 9、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广大农村应执行 标准。 A、一级B、二级C、三级D、没规定 10、余氯量可反映出水中 的多少。 A、有机物B、氧化性有机物C、还原性有机物D、氯化物三、是非题 1、为测定DO值,采样时应用塑料瓶作为盛水器。………………………() 2、凯氏法是一种投加催化剂促进氧化反应的方法,它可以测出存在于水中的全部氮素化合物,其结果称为凯氏氮。………………
6、…………() 3、地方级环境标准必须严于国家级环境标准。…………………………() 4、活性高的污染物质进入环境后,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物质,危害人体与生物,这称为二次污染。例如伦敦烟雾事件就是由于烟尘颗粒物质与二氧化硫作用后引起的。………………………() 5、一般来说,地下水硬度比地面水高,但水中的溶解氧会被有机物耗尽,故地下水往往缺水溶解氧。…………………………………………() 6、土壤污染物质的分析结果通常用mg/kg为单位表示,为了反映土壤实际状况,这里的土壤kg重量应为包括含水量的新鲜样品的重量。() 7、BOD5可以反映好氧菌和厌氧菌对有机物的分
7、解作用………………() 8、所有的水质指标,当浓度增大时,污染程度或危害程度增大。……() 9、透明度是颜色和浑浊度两者综合的指标。……………………………() 10、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应执行三级排放标准。……………………() 四、问答题 1、(1)请分类列出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简要说明其优缺点。(2)如欲分析污染物浓度很小的环境样品,列出主要步骤。 2、下表摘自英国河流水质标准,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规定这些水质指标和浓度限值。ClassDO(%)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