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61615
大小:4.35 MB
页数:78页
时间:2018-07-13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原创同步练习全集(91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组识字1……………………(1)识字2……………………(3)识字3……………………(5)识字4……………………(7)第一单元检测…………(9)第二组1秋游………………(11)22008,北京!…………(13)3英英学古诗……………(15)4乡下孩子……………(17)第二单元检测……………(19)第三组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2)6一株紫丁香……………(24)7有趣的发现……………(26)第三单元检测…………(30)第四组8小鹰学飞…………(33)9青蛙看海…………(35)10狼和小羊…………(37)11狐狸和乌鸦………(3
2、9)第四单元检测…………(41)期中检测………………(43)第五组识字5……………………(46)识字6……………………(48)识字7……………………………(50)识字8……………………(52)第五单元检测……………(54)第六组12要好好学习………(56)13朱德的扁担………(58)14梅兰芳学艺………(60)15大禹治水……………(62)16孔繁森………………(64)第六单元检测……………(66)第七组17登鹳雀楼……………(68)18青松…………………(70)19动物过冬……………(72)20美丽的丹顶鹤………(74)第七
3、单元检测…………(76)第八组21水乡歌…………………(78)22云房子…………………(80)23夕阳真美……………(82)第八单元检测……………(85)期末检测…………………(87)答案……………………(89)第一组识字●单元总览本单元前两课采用“词串”形式,介绍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和天安门的欢庆气氛。后两课分别采用图表形式展示汉字及其演变过程。●阅读推荐《中国民俗》《汉字的演变》推荐网址:中华旅游网识字1目标导航本课采用“词串”形式,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正确、流利地朗读
4、词语。★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词语联系起来。★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基础达标一、看拼音,写词语。ɡuīláilúwěiyuèɡuānɡshuǐxiānɡjīnqiūyānbōshuǐxiānɡhéhuāxīyánɡxiǎozhōu二、照样子,组成新字并组词。例:炉-火+艹=芦(芦苇)烟-火+=()和-口+=()灯-丁+=()秋-禾+=()歌-哥+=()枫-风+=()能力过关三、选词填空。菊花 梨花 荷花 桂花 棉花1秋天到了,公园里的( )开了,五颜六色的,真好看。燕子 鸽子 大雁 麻雀秋
5、风起了,天气凉了,( )和( )飞往南方去过冬了。四、找出不是同一类的词,用“__”画出来。1.腊梅 翠竹 蟒蛇 苍松2.骄阳 明月 星星 海岛3.滑雪 北风 溜冰 跳绳4.稻子 棉花 高粱 苹果聚沙成塔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校真好。学校里有老师,有同学。大家你帮(bānɡ)我,我帮你,亲热(rè)得(de)像一家人。我们的学校真美。学校里有树木,有花草。小鸟在树上唱歌,蝴蝶在花丛中跳舞(wǔ)。学校像个美丽的花园。
6、我爱我们的学校。我们在这里学语文,学数学,还学唱歌、画画,做体操(cāo),学校是我们的乐园。1.填空:(1)学校里有___,有___,有___,有。(2)我们在学校里学___,学___,还学___、___,做___,学校是我们的___。2.请你用“___”在短文中画出写学校美丽的句子。3.请你试着用“……像……”写一句话。识字2目标导航本课采用“词串”形式,围绕“桂林山水”这一中心内容,安排了12个词语,描绘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具有时代气息。★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
7、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欢庆气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强大。2基础达标一、看拼音,写词语。lǐpàokuánɡhuān hónɡdēnɡ yànhuǒ niánjiǎn二、填上合适的量词。一( )大河一( )椅子 一( )楼房 一( )汽车一()老师 一()电脑三、比一比,再组词。 桥( ) 击( ) 检( ) 空( ) 骄( ) 陆( ) 脸( ) 穷( )四、选词填空。 检阅 城楼
8、 大典 红灯1.天安门( ),( )高挂。2.开国( ),首长们( )了海陆空。能力过关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升国旗 每周星期一的早晨,当太阳公公露出笑脸的时候,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准备升国旗。 开始升国旗了。耳边响起雄壮的国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