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55772
大小:9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3
《22鄂教版七上木-兰诗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性、戏剧性的特点。2、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指导学生记诵诗文的提高记诵能力。3、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本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描写妇女的作品很多。但由于妇女的卑下地位决定了其中的形象多是被屿,被怜悯的,有不少妇女还沦为了男子的玩物。而在这其中,有一位女英雄的形象却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她代父从军,驰骋疆场;她鄙弃荣华,谢绝高官;她眷恋故土,毅然返乡。她的经历传奇浪漫,一千多年来,她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她就是我们
2、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木兰。(二)解题,介绍相关文学常识《木兰诗》又叫《木兰歌》《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范文澜先生说:“北朝有《木兰诗》,足够压倒南北两朝世族诗人”。其言并不为过,可见它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三)正字正音,初读全文1、结合注释,将诗中难读准、易读错的字标音,齐读。2、教
3、师范读全诗,学生听读。听读前提醒学生注意:(1)字音如何正确朗读;(2)初步了解全诗大意。3、学生齐读全诗。(四)整体阅读,把握情节指导学生根据书下的注释,理解全诗的含义。形式:学生各自口译,疑难处做上记号。1、学生质疑,教师可针对一些典型性问答。如:(1)对诗中数字应有的理解诗中多次说“十二”。军书是“十二卷”,同行是“十二年”,策勋是“十二转”,怎么都是十二?十二郑的军书,“卷卷有爷名”一合理;“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有出入;“策勋十二转”,未免记功太多。其实,“十二”是极言其多,“十年”也是发此,都不能作为确实的数字。这样运用数字,不拘
4、泥于事实,都体现了民歌的特点。(2)互文的翻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意思是:将士们(“将军”“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百战死”),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十年归”)再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当译为: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跃,目光迷离。关于互文的常识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互文”介绍。2、请一位学生翻译全诗,其他学生将翻译不当处做好记号。听完后,学生矫正,力求达到准确翻译全诗的目的。3、用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参看欣赏书中邮票设计。)明确: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最后一节是一段
5、附文,是歌者对木兰的赞辞)。4、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叙述的详略。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处理题材的详咯,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取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子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描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子的英雄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处理题材的详略,非常恰当。(一)立足全诗,把握形象指导学生在了解全诗
6、的基础上,自由畅谈对木兰这一形象的认识和看法。参考: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这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这个人物,是一个被塑造得十分美好的形象。她有对父母的热爱,有勇毅的个性,也有女子对家庭的眷恋,归来年一节,又写出了她的美貌和富有生活情趣、机智活泼的一面。在她身上,汇聚着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的美德。总之,作者把自己所要求的人物品性都赋予了她,使她成为一个健康明朗、充满人情味的女英雄。所以,自古及今,她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二)总结
7、本课,布置作业反复育读本诗,体会本诗语言特点。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
8、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