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制裁.doc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制裁.doc

ID:11745293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3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制裁.doc_第1页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制裁.doc_第2页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制裁.doc_第3页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制裁.doc_第4页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制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制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制裁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大陆开始出现。我国《刑法》294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了规定。根据有组织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反黑法”,从立法上细化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征、增加财产刑及对“保护伞”现象作了界定。  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欠缺;建议  Abstract:  Inlate1980s,ganglandcrimebegantoappearintheMainlandChina.ThetermisdefinedinItem294,theCriminalLawof

2、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aswellastherelativejudicialinterpretations.Besides,theAnti-GanglandLaw,awell-establishedspeciallaw,detailsthefeaturesofganglandcrime,includesthepenaltyforproperty-orientedpenalty,anddefinesthephenomenonof“umbrella”.  Keywords:ganglandcrime;law-makingde

3、ficiency;suggestion  黑社会犯罪,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态,是目前国际上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被联合国大会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就已经在我国大陆开始出现。目前,在我国大陆虽然还没有形成像其他国家那种典型的黑社会组织,但以暴力、威胁、敲诈或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为非作歹、称霸一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犯罪组织已经出现,其作案手段、组织形式、社会危害性明显带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如不及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就有可能蔓延发展,出现严重的黑社会犯罪问

4、题。    一、我国刑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相关立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首次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进行了规定,明确了罪名及量刑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修订,其中新增加的第294条规定: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境外的黑社会组织人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

5、员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两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1997年刑法关于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规定为我国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明确了法律依据,有效地震慑、打击了有组织犯罪活动在中国的抬头气势。  2.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5  从2000年“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法院开始大规模地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为了进一步明确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法律特征,2000年

6、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8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就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了解释。该《解释》明确了“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含义。《解释》第1条明确规定:刑法第294条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一般应具备以下特征:(1)组织结构比较紧密,人数较多,有比较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2)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3)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

7、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或者为其提供非法保护;(4)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解释  针对对“保护伞”问题上的争议,2002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刑法294条第1款的解释》,对刑法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问题,做出更为具体的规定。    二、“反黑”实践中反映出立法的欠缺和不足    (一)打垮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组织结构有一定误区  有

8、组织犯罪的组织性远远超过普通犯罪集团,其组织程度已经达到一个“小社会”的程度,具有长期性、庞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