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33970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3
《“十二五”时期宝山低碳转型的若干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二五”时期宝山低碳转型的若干思考梁浩郭琦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201901【摘要】: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长期发展的趋势。结合宝山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宝山向低碳转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文章从倒逼机制出发阐述宝山低碳转型的必要性,结合低碳转型的思想创新,分别从区域结构、交通结构、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低碳试点和低碳行动方面提出了宝山低碳转型的若干思考。【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关键词】:宝山倒逼机制低碳转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十二五”期间宝山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宝山将从一个“粗、大
2、、黑、散”的传统工业基地,加快转型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滨江新区。因此,本文就“十二五”时期宝山如何基于低碳城市建设来推动区域的低碳转型提供一些思考。一、宝山向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倒逼机制首先从全球来看,后危机时代A模式(现行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破坏环境和牺牲生态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西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称做“A模式”)的深度调整,倒逼我们宝山的向低碳转型。a模式一词来自于“全球环保运动的宗师”莱斯特·布朗先生,在布朗先生看来,目前,基于a模式的世界经济已经坠入了“庞氏陷阱”,即世界经济的发展不是基于技术资本的创新,而是正在耗用自
3、然资本的本金,一旦过度扩展,自然资本耗竭,发生的便会是庞氏类型的崩溃。一些绿色经济的研究者就预言,按照著名的康德拉吉耶夫经济长波理论或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内容的第五次创新长波之后,即将来临的是以资源生产率革命为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而这个长波的意义就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向低碳转型,宝山也不得不像低碳转型。其次,从宝山自身来看,宝山的城市特点、产业特点倒逼宝山向低碳转型。从城市特点来看,根据全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宝山目前已经进入上海区县人口数目的前三名,而宝山又是除中心城区和浦东新
4、区以外国土面积最少的城区,地少人多的现象越发明显。其次,宝山作为传统工业区,能源需求比较高,主要的能源和资源又依赖于外部,资源稀缺型特征越发明显。因此,地少人多和资源稀缺并存的特征决定了宝山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低碳转型之路,注重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产业特点来看,首先宝山作为传统工业区,工业企业云集,工业能耗占到全区综合能耗的75%,产业能级不高。因此,为了提升宝山的产业能级必须走低碳转型之路。其次,“十二五”时期上海市下达我区的节能目标是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8%,是全市下降幅度最大的4个区之一,减排的压力比较大。面对越来越严峻
5、的减排压力,倒逼我们宝山向低碳转型。最后,从产业目标来看,宝山目前致力于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既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也要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宝山向低碳转型,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契机,而且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服务经济发展的契机,宝山作为传统工业区也更要把握低碳转型的机遇凸显宝山的服务业特色,促进低碳经济与服务经济的融合发展、互动发展。最后,“钢铁宝山”、“厂区宝山”色彩过浓的宝山形象势必会给宝山的竞争力提升以及城市转型带来巨大的障碍,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现代化滨江新区
6、,倒逼宝山向低碳转型。目前世界科技孕育新的突破,新兴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迅速,使得抢占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上海十二五时期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创新靠的主要就是产业和人才。宝山受限于传统的“钢铁宝山”和“厂区宝山”的形象,相比中心城区而言,对于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宝山只有向低碳转型才能展现宜居宝山、生态宝山和滨江宝山的新形象,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在全市新一轮发展中取得主动,进而提升宝山未来的发展潜力。二、宝山低碳转型的领先意义“十二五”期间,上海试点推进的八大低碳发展实践区分别是:南桥新城、虹桥商务区、长宁虹
7、桥地区、原卢湾区中南部、临港新城主城区、金桥加工区、崇明县、徐汇滨江。但是您仔细看看这些地区,基本没有真正的高碳区域,更没有上海典型的高碳区域比如宝山的钢铁基地、金山的化工区,黄埔的商业区等等。因此,如果我们宝山要紧紧抓住十二五时期二次创业的机遇,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因地制宜的走低碳转型之路,一旦宝山实实在在的从高碳变成低碳,不仅在全市范围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领先意义。三、“十二五”时期宝山低碳转型的思考与建议低碳转型的思想创新告诉我们,一个低碳的城市意味着三个脱钩:第一个脱钩是城市空间让经济增长跟城市扩展跟土地消耗脱钩,从蔓延的城市变成紧
8、凑的城市。第二个脱钩是城市的物质流要从开放的、单通道的,变成闭环的、循环的、仿生的模式。第三个脱钩就是生活模式应该以使用为导向,而不是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