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稿:“炎帝故里”会同新说

简稿:“炎帝故里”会同新说

ID:11716467

大小:39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3

简稿:“炎帝故里”会同新说_第1页
简稿:“炎帝故里”会同新说_第2页
简稿:“炎帝故里”会同新说_第3页
简稿:“炎帝故里”会同新说_第4页
简稿:“炎帝故里”会同新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稿:“炎帝故里”会同新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炎帝故里”会同新说阳国胜(湖南怀化)内容摘要:神农炎帝故里历史上已有陕西宝鸡、湖北随州、山西高坪等多种说法。本文认为神农是起源于湘、黔、鄂边境古武陵地区的一个农耕氏族,炎帝是这个氏族鼎盛时期的一个军事首领,炎帝故里在今湘西怀化市会同县境内的连山盆地。关键词:神农氏族炎帝故里会同新说神农炎帝故里历史上已有陕西宝鸡、湖北随州、山西高坪等多种说法,但争论了一千多年没有定论。2003年8月,湖南省会同县连山乡中学杨明君老师给笔者写信,说连山存在八个古庙。笔者研究发现这八个古庙与炎帝神农氏发明“连山八卦”有关,经进一步考证提出“炎帝故里”会同新说。笔者认为:炎帝和神农是两个概念,“神农”

2、是起源于距今9000年左右的一个农耕氏族,炎帝是距今6000年左右神农氏族进入鼎盛时期的第一个统领天下的部落联盟制军事首领,即“神农八代说”第一代帝主“临魁”,因为炎帝是神农氏族的一员当然被称为“神农氏”;但史料有些情况提到的“神农”实指炎帝,这正如现代人提到“毛氏”大多情况是指毛泽东一样⑴。现将会同新说的主要证据和理由(包括在《边城晚报》、《船山学刊》等已公开发表过的材料)综合整理成此文,以求教于海内外学界同仁。一、神农氏族发源于湘、黔、鄂边境古武陵地区第18页共18页既然神农是一个氏族、炎帝是神农氏族的一个自然人,要寻找炎帝故里,首先得弄清楚神农氏族的发源之地;找到

3、了神农氏族的发源之地,也就找到了炎帝故里的大概地域。关于神农氏族的起源,学术界存在两大派别:徐旭生、何光耀、曹定云等学者认为,神农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的羌族游牧落部;陈元德、蒙文通、傅斯年、林河等学者认为,神农氏族起源于江南。笔者赞同南方说的观点,并认为神农氏族具体起源于湘、黔、鄂边境以沅水为中心的古武陵地区。有六个方面的理由:1、神农氏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武陵地区是人类的重要起源地、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人类最繁荣的地方古武陵处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带,东经108.3—111.05度,北纬26.1—30.8度,人类文明奇迹产生的神秘北纬30度线穿境而过。6亿前这里曾是一片汪

4、洋,无数次沧海桑田,大概在距今3000万年左右才形成今天的地貌。该区域西北、南及东南方向为高峻山地,一条沅水附带澧水从西南山地蜿蜒而出,注入洞庭湖。同起于西南的雪峰、武陵两大山脉呈弧形向东北包抄,使两山之间形成相对平坦的河谷盆地。由于四面高山环抱,中间水道迂回,加上西北更高的武陵山挡住西北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少严寒酷暑。从地质角度分析,境内由于多次海陆交替,大量海、陆生物遗体聚积及四面高山的淋溶作用,使地质呈现多样性且富含锌、硒、铜、锂、钒等微量生命元素。尤其是雪峰、武陵两大山脉环沅水犬牙交错,形成若干天然太极图,“太极图”的地磁效应加上“夹谷微重力”效应,使动植物

5、频频产生良性变异形成新的物种,笔者称其为“物种天堂”⑵。这样的环境极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进化。1989年科学家在鄂西发现南方古猿化石,并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⑶。此后中科院古人类研究所深入研究,在建始县一个古猿洞穴中找到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化石,距今195—215万年,比原公认的非州人种略早⑷。“建始人”的发现确定了中国在世界人类起源中的地位。古武陵地区在距今50万年地质稳定以后,人类遗迹便连续不断:著名的常德津市虎爪山旧石器遗址,距今40万年;怀化新晃大桥头旧石器遗址,距今35万年;澧水下游澧南鸡公挡遗址,距今25第18页共18页万年;鄂西“长阳人”化石遗址,距今20万年;常德

6、石门王家山遗址,距今15万年;长阳伴峡小洞遗址,距今13万年;怀化会同坛子墙遗址,距今10万年;常德石门燕尔洞“石门人”遗址,距今5万年;沅水中游沅陵丑溪口古人洞穴遗址,距今1.5万;贵州沿河和平镇遗址,距今1万年……而且,在距今1—30万年间,这一区域的旧石器遗址遍地开花,分布密度很大⑸。据怀化市博物馆统计,仅怀化12个县市,近20年就发现旧石器遗址113处之多。常德政府网站公布的数字,其境内发现旧石器遗址78处。如此高的分布密度,全国实为罕见。这说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来,该区域是当时人类活动的中心区域。这为神农氏族的诞生奠定了人文基础。2、神农氏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耕创造者

7、,南方稻作农业早于北方旱作农业,而武陵地区是中国稻作农业起源之地大量史料记载,神农之根在于“农耕”,这也是所有神农文化学者的共识。但有些学者根据《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的记载,认为神农之“农耕”指的“粟”,“粟”即小米,北方居多。其实古代小米在南方也广泛种植,《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长沙,楚之粟也”就是很好的证明。陆游《老学庵笔记》载:“辰沅之地,人们皆焚山而耕,多粟豆”。证明到唐宋时期,沅水流域还大量种粟。同时,大量史籍提到“禾”,如晋王嘉《拾遗记》卷一载:“神农时,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