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06576
大小:355.4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3
《二模基础选择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海淀: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解剖(pāo)联袂(mèi)剔透(tì)谆谆教诲(zhūn)B.寒噤(jīn)细菌(jūn)祈祷(qí)得陇望蜀(lónɡ)C.氛围(fēn)折本(shé)恣睢(zì)鲜为人知(xiǎn)D.胚胎(péi)脊梁(jǐ)污秽(suì)扣人心弦(xián)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和谐——和煦解说:两个“和”字意思相同,都是“温暖”的
2、意思。B.精通——精致解说:两个“精”字意思不同,“精通”的“精”是“透彻通晓”的意思;“精致”的“精”是“仔细深入”的意思。C.满载而归——载歌载舞解说:两个“载”字意思相同,都是“装载”的意思。D.莫名其妙——名正言顺解说:两个“名”字意思不同,“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的意思;“名正言顺”的“名”是“名义”的意思。3.结合语境,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
3、实际操作中对此进行有力地指导和管理。A.但是只有才B.但是只要就C.因此只有才D.因此只要就4.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不能恰当地表达下面语段意思的一项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生长在官宦富贵之家。他曾广泛涉猎经史子集,于诗书、绘画、金石、园林、中医、织补、饮食等均有研究。后来由于政治斗争的冲击,曹家日渐衰微,曹雪芹命运也急转直下,生活陷入困顿,晚年“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世态炎凉使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4、心血凝成的《红楼梦》成为我国古典小说最杰出的代表。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偶)B.如同蔷薇在荆棘中绽放鲜艳的花朵,曹雪芹在逆境中创造了我国古典文学的辉煌。(比喻)C.读了曹雪芹的生平介绍与《红楼梦》,你怎么会不理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呢?(反问)D.有老庄的哲思,有屈原的《骚》愤,有司马迁的史才,有顾恺之的画艺,还有李龟年的音乐天才……因此,曹雪芹才能创作出千古杰作《红楼梦》。(排比)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托他买两本书——《呐喊》和《彷徨》,他满口答应了。B.他感激地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
5、会一事无成”。C.看到招生简章,他满怀希望地报名参加《暑期养生文化讲习班》。D.中秋节的月饼种类很多,有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椰蓉的……等。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周立伟先生认为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可以用来很好地描述科学研究的过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为高瞻远瞩、构想沉思的准备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为冥思苦想、孜孜以求的探索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为不断追求、终有顿悟的豁朗期。周先生认为在这之后应该还有一种境界,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6、8/8①这种变化是科学研究第四境的形象说明。②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与探索的过程,令人遐想。③看吧,小溪流到了尽头,仿佛到了绝地,忽然云霭从水源处升起,云天一色,时隐时现,多么美妙的变化啊。④“行到水穷处”讲的是实践检验,“坐看云起时”讲的是理论升华,为验证期。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①④D.①②③④西城: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分泌(mì)翘首(qiào)贻笑大
7、方(yí)B.伫立(zhù)炫耀(xuán)高瞻远瞩(zhǔ)C.膝盖(xī)憎恶(zēng)谆谆教诲(huì)D.胆怯(qiè)颈椎(jìng)惊涛骇浪(hài)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典籍收藏在我国渊远流长,早在商代就有了图书馆,至魏晋时期藏书之风大为兴盛。B.在正月十五元霄佳节,人们除了挂红灯、放焰火外,还要猜灯谜、舞龙灯、耍狮子。C.陶家村村前的这条河上当初是没有这石桥的,客商往来要用大乌竹做成的船来摆渡。D.在表达悲剧主题方面,日本的《源氏物语》与中国的《红楼梦》真有异曲同功之妙。3.下列句子中加点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8、是A.“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造化之功,说明自然环境对人格形成有巨大影响。B.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认识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C.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