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李端棻与戊戌变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端棻与戊戌变法研究1、相关定义1.1、托古改制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历史考察(一)托古改制的概念托古改制是传统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托古改制的概念,马得勇在《传统政治改革中的托古改制思维》认为,托古改制”可以简单理解为人们在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推行社会改革时往往以历史和传统中的权威(可能是虚构的,也可能是存在的,可以是圣贤的言行,也可以是经典著作)来作为其行动和立论根据的一科,模式化的思维。”戈]王子今在《历代”托古改制”的文化背景分析》中认为,”中国古代的改革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作为改革运动主持者的革新派领袖几乎无一例外地在改革
2、的舆沦准备和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总是以先古圣王为号召,以_[古制度相标榜,这就是所谓‘托古改制”,。交匀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统治者在阐述思想、实施改革、施行统治时几乎总是要从古代历史文化积淀中找到其立论和行动的根据。该如何理解托古改制中的”托古”,笔者以为,托古是一种形式,借”古”之名行改制之事,改制是其真实目的。托古而非盲目复古,要对现实的制度进行革新,必然需要根据现有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来进行创新,盲目的复古并非托古改制的真相,而仅仅是一种崇古贱今的表现。缺乏现实根据的复古必然导致改革的失败,就如同汉代的王莽所进行的改
3、制,以《周礼》上所一记载的制度为蓝图进行改制,试图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忽略现实的利益矛盾和历史趋势,一味复古,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最终改革失败。托古改制与盲目复古是有区别的,托古改制的重点在于改制,托古只是改制所采取的形式,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一种在传统框架下的探索性进步,而复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而王莽的改制只能算是一种逆历史潮流而行的盲目复古行为,并不属于托古改制。托古改制中的”改制”二字最早出现在古代今文学派文献中,它只是一个广泛而又含糊的概念,并带有一种宗教的神秘色彩,它主要是暗示礼仪的改变,而并不是具有
4、现代意义的制度革新。而在清末的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所倡导的”改制”是指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改变制度的行为,就如同在他的改革纲领中所反映的那样,是要通过对儒学的新解来推进自己对传统中国政体的改革。后来,人们就把他这种改革思维模式以及在古代出现的类似以历史或传统中的权威作为思想行动根据的行为统称为托古改制。因此,现在只要一提到”托古改制”四个字,人们第一反应就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托古改制式改革思想,这也便成为了托古改制思维模式在中国改革史上的一个典型范例。托古改制这一改革思维模式是对影响中国历史上多次改革的思维方式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也会出
5、现的思想行为方式的一个形而上思维模式的统称。①马得勇: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托古改制思维,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5,第68次}毛了今:))J代”托古改制”的文化背景分析,政治学研究,!988.10托古改制改革思维模式及1〔当代启示(二)中国历史上的托古改制托古改制之风在中国古代可谓盛行。历史上,无论是百家争鸣的春秋还是实现大一统的秦朝,无论是外族入主的魏元清还是汉人主宰的汉唐,政治思想一也好,改革也罢,少L乎都受着托古改制思维模式的影响。在百家争鸣的春秋「l浅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诸如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等,也诞生了儒家、墨
6、家、法家等众多思想派别。在研究儒墨法诸家思想及其经典著作中,不难发现有众多托古的痕迹存在于其中。对于诸子的托古改制思维模式,在这里我们主要以作为传统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及其思想家的托古行为为例来进行考证。在儒家经典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中,我们随处可见以托古作为其立论根据的论述。孔子喜好”祖述尧舜,宪章汤武”,例如,在论及中庸思想时,孔子一言,“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启‘,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论及孝道,孔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论及人
7、政之关系,孔子言,”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子在《论语》的尧曰篇中亦借尧舜禹汤之言来集中表述其仁政的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的孟子在托古改制的思维模式更是十分明显。《孟子》中一记载,”孟子道性善,一言必称尧、舜”,关于人性,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关于仁政,孟子言,”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论及孝道,
8、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谈及以德服人时,孟子曰,”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