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ID:11682687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3

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_第1页
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_第2页
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陈建光叶惠雅唐风云(绍兴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绍兴312030)【摘要】目的比较Epley复位法联合药物与单用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将56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分两组,A组30例予Epley复位法联合天麻素针静滴,倍他司汀片口服。B组26例单用天麻素静滴,倍他司汀片、眩晕宁片口服。对比两组1天、3天、7天有效率。结果:Epley复位法治疗组与对照组1天后有效率23/30vs11/26(p<0.05),3天后有效率26/30vs15/26(p<0.05),1周后有效

2、率28/30vs20/26(p<0.05).两组不同时间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pley复位法简单易学,操作方便,疗效优于常规抗眩晕药物治疗,值得推广。【关键词】Epley复位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类型,可占周围性眩晕的50%,主要表现为体位改变时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并伴有眼震,以后半规管BPPV发病率最高,可达91%病因多于椭圆囊中耳石脱落至半规管有关,部分与内耳血供异常有关。Epley基于管石理论提出了手法复位治疗BPPV,我们通过Epley复位法和常规抗眩晕药物治

3、疗的比较,了解Epley治疗BPPV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2.1.1一般资料:2009—2011年期间在本院门诊或住院的BPPV患者56例,病例随机分两组,A组为Epley复位法联合天麻素针静滴,倍他司汀片口服,共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4—80岁,平均(50.1±12.3)B组为单用天麻素静滴,倍他司汀片、眩晕宁片口服,共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30—85岁,平均(53.1±13.5)。两组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和病程无显著性差异。1.2入选标准:有典型的临床症状,Dix-Hallpike试验可诱发出眩晕和眼震,且确定

4、为垂直半规管,头颅MRI或CT未见明显异常。1.3方法:首先根据Dix-Hallpike试验诱发眩晕的方向判断患耳,然后判断垂直半规管(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或水平半规管。垂直半规管病变多于坐起或平卧时出现头晕,后半规管眼震旋转向上,前半规管眼震旋转向下,水平半规管病变多于仰卧位左右转动头部时出现眩晕,眼震为水平性,本研究对垂直半规管病变患者行Epley手法复位。Epley复位法:第一步,病人坐于诊疗床上,背对医生,头转向患侧45°,迅速躺下并呈仰卧位,肩平床头,使头低于床头水平线下约30°,头仍保持侧转45°,维持此位置30s—60s,目的

5、使耳石微粒离开壶腹部向半规管中部移动。第二步,操作者转动患者头部90°,即头转向健侧45°,维持此位置30s—60s,目的使耳石微粒越过半规管中部并向椭圆囊侧半规管移动;第三步,将患者向健侧侧卧,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头向下45°,维持此位置30s—60s,第四步,嘱患者坐起低头30°,耳石纳入椭圆囊,症状消失,治疗结束。通过手法使患者变换5个位置。从而使后半规管耳石碎片通过总脚进人椭圆囊;如不理想24小时后可重复上述操作。为了确保治疗后耳石碎片留在椭圆囊,治疗后当天患者应健侧卧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