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的考试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的考试说明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各位齐聚一堂,共同探讨2010年的语文学科中考的相关问题。其实,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的普通教师,所以,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未必有多高明,而在座的诸位老师或许早已有了比我更透彻的理解。那么,接下来我的发言如果能有价值,也只算是抛砖引玉;如果我讲的有失恰当,就权当是我在”一个人胡言乱语”,希望别把大家”引入歧途”。 根据鲁主任的安排,我要重点谈一谈自己对《2010年中考语文学科说明》的理解。那么,在谈的时候,
2、我想把2010年的学科说明与2009年的学科说明进行一下比较。这样,我们更容易窥见今年的语文中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同时,我还将结合2006年实施新课标以来的河北语文中考试卷,穿插着谈一谈语文命题的走向以及我们在复习备考阶段应该注意的热点问题。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
3、重要依据之一。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本着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今年与去年相比,学科说明对考试性质的陈述没有变化。 二、考试范围 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河北省
4、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为主。名着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文学作品为主。文言文阅读材料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3篇课文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小段;现代文阅读材料以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文字材料为主。 主要变化及启示: 今年与去年的考试范围的陈述有变化。 具体范围没有变化,主要是宏观陈述的变化:去年考试基本范围的表述是”语文学科考
5、试,要准确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河北省现行的语文课标教材为基本范围。”;今年的表述则是”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 那么,这两种表述的实质区别在哪里呢?我觉得实质区别在于对我们如何使用教材的导向上。去年说的”以河北省现行的语文课标教材为基本范围。”,这可能
6、要求我们在使用河大版教材时要”做加法”,比如,《论语十则》在三种教材中彼此是不一致的。那么既然中考说明在表述上以三种教材为基本范围,那么,我们在应考中就只能”做加法”,要适当地补充上我们河北版教材上所没有的内容。再比如《送东阳马生序》,河大版是全文入编教材,而另两种版本则是节选。那么,我们在把握《送东阳马生序》的时候,可能就是把握全篇,而轮到别人”做加法”了。那么,今年考试范围所表述的”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既然”不依赖、不偏向某一版
7、本”,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在”做加法”了。让我们做加法,就是偏向了别人,而让别人做加法,就是偏向了我们。所以,我们只需”找交集”。 我个人的理解是:孔子语录不会考,因为没有办法考。因为三种版本间没有一则语录是共有的。要考的话,只能在”知识积累与运用”中考查”课本中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的知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这一项里考。也就是说,关于《论语》的常识可能会考到,但《论语》中的语录绝不会考。当然,如前面所说,我可能是在胡言乱语,但我想只要中考拟
8、题者严格按照中考说明拟题,大概我说的应该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实在不放心,那我们复习好河大版的十则语录就可以了。”做加法”应该是没有必要的。同样,《送东阳马生序》,我们只需从开头把握到”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即可。 三、考试要求 语文学科考试将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实践学习五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学科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