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概述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概述

ID:11655585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3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概述_第1页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概述_第2页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概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概述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检查  1.颅骨X线平片主要表现占位附近骨质破坏,无骨质增生现象可有中颅窝底骨质吸收、蝶鞍扩大岩骨尖骨质吸收和内听道扩大等也可有高颅压征象。8%~10%的病灶有钙化点常见于脑内病灶。  2.CT扫描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为70%~100%,但特异性小于50%影像表现为富含血管的占位征象脑外病灶平扫时呈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等密度或高密度影注射对比剂后病灶有轻度增强周围无水肿如病灶有出血可看到高密度影像。脑内病变多显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高密度区常有钙化斑,注射对比剂后轻度增强或不增强CT骨窗像可以显示病灶周围骨

2、质破坏的情况。  3.MRI扫描MRI检查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方法与病理符合率达80%~100%。在MRIT1和T2加权图像上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中央呈网状混杂信号的核心(不同时期出血及其产物)周围为低信号环(含铁血黄素沉着)注射造影剂后不强化或有轻度强化。新近出血者病灶周围脑组织可有水肿。  4.脑血管造影多表现为无特征的乏血管病变,在动脉相很少能见到供血动脉和病理血管;在静脉相或窦相可见病灶部分染色海绵状血管瘤为富含血管的病变,在脑血管造影上不显影的原因可能为供血动脉太细或已有栓塞病灶内血管太大、血流缓慢使造影剂被稀释因此晚期静脉相有密集的静

3、脉池和局部病灶染色是此病的两大特征。  5.正电子放射扫描(PET)PET是利用脑组织吸收放射性核素来做脑扫描成像。头颅CT或MRI可提供颅内解剖结构影像,而PET更提供代谢性信息,以此来鉴别脑肿瘤和海绵状血管瘤脑肿瘤对放射性同位素的吸收程度很高而海绵状血管瘤的吸收度很低。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  1.无症状占总数的11%~44%轻微头痛可能是惟一主诉常因此或体检做影像学检查而发现本病。头痛是否与病灶出血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其中40%在6个月~2年内出现下述症状。  2.癫痫占40%~100%见于大多数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癫

4、痫。海绵状血管瘤比发生于相同部位的其他病灶更易于发生癫痫原因可能是海绵状血管瘤对邻近脑组织的机械作用(缺血、压迫)及继发于血液漏出等营养障碍病灶周边脑组织常因含铁血黄素沉着胶质增生或钙化成为致痫灶动物实验证实,皮质或皮质下注射含铁离子可制成癫痫动物模型,其中约40%为难治性癫痫。  3.出血从尸检、手术标本或影像检查常可发现病灶内有不同阶段的出血而有症状的显性出血占8%~37%。根据计算病人年出血率为0.25%~3.1%;病灶年出血率为0.7%~2%大脑半球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更易出血与AVM出血不同海绵状血管瘤的出血一般发生在病灶周围脑组织内,较少进入

5、蛛网膜下腔或脑室海绵状血管瘤出血预后较AVM好,但首次出血后再次出血的可能性增加中国生物治疗网www.biozg.com杨教授特别指出,女性病人,尤其是怀孕的女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出血率较高反复出血可引起病灶增大并加重局部神经功能缺失。局部神经功能缺失占15.4%~46.6%。急性及进行性局部神经功能缺失常继发于病灶出血症状取决于病灶部位与体积。可表现为静止性进行性或混合性。大量出血引起严重急性神经功能症状加重较少见。  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积水,出血、脑肿胀等如脑组织嵌入缝合的硬脑膜间隙或因硬脑脑膜缝合不严密,可引起脑脊液漏病变位于后

6、颅窝手术后可能损伤面神经。  脑部海绵状血管瘤如何诊断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angioma,CA)属脑部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是增生性血管畸形[1],其发生率仅次于脑动静脉畸形(AVM)。我院1996年至2007年间诊断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共23例,其中有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9例作伽玛刀治疗,现就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作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1~71岁,病程15天~20年,多数病程在3个月以上。主要临床表现;脑干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以反复轻度中风症状为主;大脑半

7、球的病灶以头疼、癫痫发作及轻度中风症状为主,尤其是颞叶、海马部位的病灶,癫痫发作症状比较重;小脑半球的病灶,临床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微。  1.2检查方法:采用GE0.5T和1.5T超导型MR机,对疑似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常规横断位:T1加权(450ms,15ms),T2加权(5000ms,90ms),矢状位:冠状位T1加权或T2加权等检查,增强检查(15mlGD_DTPA静脉推注),层厚5~7mm。MRA成像为3D_TOF序列,EPI弥散加权成B值=1000,方向为全部。  2结果  2.1CT和DSA表现:23例均作CT平扫,9例CT增强扫描,共发

8、现20个病灶,CT平扫CA表现为略高密度病变,较小病灶呈等密度,1个病灶内CT可见极高密度钙化,呈斑点状或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