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舞蹈《一抹红》表演阐释

苗族舞蹈《一抹红》表演阐释

ID:11655136

大小:264.50 KB

页数:182页

时间:2018-07-13

苗族舞蹈《一抹红》表演阐释_第1页
苗族舞蹈《一抹红》表演阐释_第2页
苗族舞蹈《一抹红》表演阐释_第3页
苗族舞蹈《一抹红》表演阐释_第4页
苗族舞蹈《一抹红》表演阐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苗族舞蹈《一抹红》表演阐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苗族舞蹈《一抹红》表演阐释1、相关定义1.1、审美意识的概念审美意识概念的出现是人类的审美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和扩展的结果。人们意识到不同的事物能引起自己不同的感受,在有的对象身上能感受到愉快、欢乐而在有的对象身上却感受到敬畏和恐惧。这一问题深深困扰了当时的人们,他们开始不断思考和追索产生这一造成现象的原因。也正是在对这个问题长期探讨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慢慢地对美感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也因此产生了审美意识这个概念。于此同时,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不断思考和探索,也促进了人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美感以及审美意识概念认识的不断清晰和完善就表明,人对自身审美问题的探索和分析也在不断地完

2、善和进步。伴随这一过程,从而逐渐形成了美学这门学科。可以说,一部美学史也就是人们对审美意识的认识和探讨不断深入与发展的历程。★[2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4-63.★[23]杨恩寰,樊莘森等.美学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309-310.★[24]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75-90.★[25]杨恩寰,樊莘森等.美学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309-310.★[26]吴琼.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

3、00.387-397.★[27]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42-243.★[28]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69.★[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第二章审美意识的界定和本质13体在审美活动中,必然会受到一定群体乃至整个人类的审美意识传统的影响和制约,那么个体的美感也就必然受其影响。另一方面,美感也能对审美意识产生重要影响。在社会审美实践中,一旦某个个体的美感被社会推崇与认可,那么其将对群体的审美意识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改变原有的审美意识趋向。从这个角度上

4、,美感实现了向审美意识的转化和生成。通过上述三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感是审美意识的基础,审美意识是对美感的规范,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就区别来看,美感更多具有个体性,审美意识体现出群体性,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并不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审美意识就是美感,也不能笼统地说审美意识就是广义美感。从上述分析,我们仅仅只能得出美感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基础,审美意识是对美感的规范的结论。另外,通过以上对美学史的回顾以及对审美意识与美感进行比较,我们还可以发现,审美意识作为人类长期审美实践活动的产物,对个体美感的产生和形成起着影响和约束作用,也体现了个体与整体在审美上的

5、辩证统一。具体来说,就是个体、群体以及整个人类在审美上的统一。那么审美意识概念之所以复杂且多义,就是因其本身包含了个体、群体以及人类这三个层面。因此,从个体来看,审美意识是在个体美感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个体美感的反映;从群体来看,审美意识是个体美感的集合和累积,是对群体共同美感的反映;从人类来看,审美意识是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对人类共同审美理想的反映。可以说,审美意识正是体现了个体、群体以及整个人类在审美上的统一。以往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的原因就在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全面、完整的对审美意识这三个层面进行考察。因此,要对审美意识进行更全面和更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就必须从

6、个体、群体和人类这三个层面分析。1.2、”拟骚”的定义及清代以前的拟骚批评用”骚”之名代称《楚辞》的中作品,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刘舰《文心雕龙》中也以《辨骚》篇统论《楚辞》。经过后人的衍伸,尤其是宋代屈原儒家道德模范形象的确立,逐步将屈原的作品与《楚辞》中其他作品分离开来,单以”骚”来代称屈原的作品。《隋书?经籍志?集部?楚辞?序》就说:”楚有贤臣屈原,被逸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这八篇指的就是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大招》。愿补之在《离骚新序》中说:”八卷皆屈原遭忧所作,故首篇曰《离骚经》,后篇皆曰‘离骚’。”②则是

7、以儒家阐释经典,以传解经的方式将屈原作品与其他作品区分开来。《四库全书总目?楚辞类》指出:”哀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后人或谓之‘骚’,故刘總品论‘楚辞’,以《辨骚》标目。考史迁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盖举其最著一篇。《九歌》以下,均袭‘骚名’,则非事实矣。”③则是以《九歌》为界限划分屈原作品。虽然学术界对于屈原的作品一直存在争议,但是都倾向于将屈原作品与其他人作品区分幵来。后世学者,因研究需要便将屈原作品或《楚辞》称之为”骚”,将其他骚体赋称之为”拟骚”。正如郭建動先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