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的强迫心理分析

《荷塘月色》的强迫心理分析

ID:11645708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3

《荷塘月色》的强迫心理分析_第1页
《荷塘月色》的强迫心理分析_第2页
《荷塘月色》的强迫心理分析_第3页
《荷塘月色》的强迫心理分析_第4页
《荷塘月色》的强迫心理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的强迫心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的强迫心理分析  如果就写景而言,《荷塘月色》也许并不算特别,一个非常普通的荷塘,几句简短的描写,怎么就会成为名篇呢?其实《荷塘月色》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写景,而在于作者极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委婉曲折的表达。文章是作者思想的记录者,是作者心理活动的记录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作品的研究者应该把作品视为当下活动着的思想来看待,而不应将其视为已经物化的僵死的物体来对待。弄清作者的思想过程,把握他的心理轨迹,不仅有利于把握作品本身,更有利于文学的创作。  以往对《荷塘月色》的解读存在着几处被普遍忽视的问题:平淡的结尾是否仅仅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文章

2、写景到底是为了什么;文章为什么要使用非常性感的词语;渺茫的歌声的通感到底妙在何处;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真的没有意识到,也有可能是意识到了但一时无法解决而有意回避,不管怎样,这都导致了无法对该文的真正解读。本文试图从上述几个问题入手,分析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  一、平淡的结尾是否仅仅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  该文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显得非常自然而且平淡,自然平淡到了被人忽视,历来的评论家似乎都没有注意到这句话,即使注意到了,也只是认为它的作用就是首尾照应。从表面上看的确如此,因为开头时,“我”披了大衫出门

3、的时候,妻就已经是迷迷糊糊了,她拍着润儿,哼着眠歌。等“我”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妻已睡熟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但结尾的这句话如果仅限于首尾照应的话,可以完全有理由说,这是朱先生的败笔。因为“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和“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就已经是首尾照应了,再说妻的行为与“我”的散心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为什么要写她呢?  因此不由想到了另一篇文章的结尾与这篇也有许多类似之处,可谓是异曲同工。欧阳修的《秋声赋》的结尾是这样的:“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文中的童子如果说与欧阳修的感慨叹息有直接的关系的话,也仅

4、表现在前面的开门探视,后面就没有直接的关系了,充其量也就是个照应,但这对于名篇来说,同样是不可理喻的。实质上,童子在文中的作用非常大,他起到的是画外之音的作用。欧阳修闻秋声而烦恼,既而排遣,既而释怀,但童子却不知烦恼为何物,当欧阳修在大发感慨时,他早已进入了酣眠。这显然是个对比,作者想通过这个对比告诉人们,在那样的社会里,唯有做个头脑简单的人,没心没肺的人,才能活得舒坦,而稍有些思想、有些头脑的人,都是会有不少苦恼的,更不用说忧国忧民的人。  《荷塘月色》的结尾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妻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心情不宁静而出门时,妻“迷迷糊糊地哼

5、着眠歌”;当“我”转了一圈回家心情仍然不宁静时,“妻已睡熟好久了”。这样的对比告诉人们什么呢?妻的身份主要是家庭妇女,只要眼前衣食无忧,家人平安她便没有什么烦恼了,而朱先生是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国家动荡不安,他的心就平静不了。不少研究者从本文中解读出了朱先生的愤懑、悲愤之情,但这种情绪是如何从文中流露出来的呢,难道仅仅是从“不宁静”、“到底让我惦着江南了”这些地方表现出来的吗,这未免太过牵强了,因为这充其量也只是表现了作者的不安与烦闷。而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与妻的对比就正好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在这样的社会里,或者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在非人间,唯有

6、头脑简单的人,才会心平气和,才会无忧无虑。不仅如此,朱先生还在文中与根本没有头脑的动物对比:“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拿热闹和平静相比较来说,则更进了一层,它不仅无烦恼,而且还愉快、高兴。所以紧接着朱先生就说“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从语气上看,明显是在抱怨,是在抒发不满,抒发愤懑之情。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对比来控诉社会,谴责社会,看似平静的叙说,却掩藏着一颗激荡的心。如此细细体会,不得不佩服作者行文的良苦用心。  二、文章写景到底是为了什么  作者对月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的描写到底是为了什么,又能从这些描写中看

7、到些什么呢?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作者写景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那么,朱先生在这里到底是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心情呢?是喜悦的、愉快的心情还是焦虑不安的心情呢?不少的研究者认为此时朱先生的心情是平静的,陶醉于这一片美景之中,有了淡淡的喜悦。但这样的看法,无法解释朱先生在写景中的矛盾:一方面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词语描写景物,另一方面又用某些令人恐怖的词语形容某些景物,如,“峭楞楞如鬼一般”;一边说“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边又抱怨“我什么也没有”。其实此时的“我”,并没有真正平静下来,而是在努力使自己

8、平静下来。研读文章就会发现,朱先生对荷塘与月色的描写非常细腻,精确,似乎他像是在进行科研活动一样,仔细区分每一个细节,荷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