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

第25课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

ID:11639833

大小:1.09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13

第25课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_第1页
第25课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_第2页
第25课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_第3页
第25课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_第4页
第25课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5课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5课工商业城镇的繁荣能说出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的城市吗?这些城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咸阳、长安、洛阳、东京、临安等。这些城市往往是各朝代的都城,大部分在我国北方。但到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的工商业市镇迅速崛起,其中以景德镇、朱仙镇、汉口镇、佛山镇最为著名,号称“四大名镇”。明清新兴的工商业城镇有什么新特点?商业性城镇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与城镇繁荣之间相互推动的关系。china一词有两种含义,首字母大写是“中国”,小写则是“瓷器”,可见,在国外,中国的瓷器是何等的具有代表性。“来

2、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18世纪初一位法国人各抒己见:陶器与瓷器有什么不同?斗彩青花五彩“瓷都”景德镇及景德镇出产的各种瓷器。从唐代开始,中国瓷器就开始出口,并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17世纪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价格高于黄金;18世纪,中国瓷器已经遍销全世界。“洋器”出现,景德镇的瓷器生产与海外贸易之间已经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由此体现景德镇的贸易地位。景德镇专门生产的器形、尺寸和图案都适应

3、欧洲需要的瓷器看图学史从器物的形状、色泽、花纹等方面逐一仔细观图,说出每一件瓷器的特征,并进行比对。说明不断的推陈出新,生产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产品是景德镇瓷器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历史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生活中皆有历史:邮票中有历史、歌曲中有历史、明信片中有历史……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够获得课本以外更多的历史知识。明代人对景德镇有过生动形象的记述,说:“景德镇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我曾经至其地,整个镇区都在捶打瓷土,响声震地,烧造瓷器的窑场火光冲天,夜不能寝,戏曰:四时雷电镇。”为什

4、么景德镇能“其民繁富,甲于一省”?“四时雷电镇”的称号说明了什么?镇名:镇的兴起:镇的繁荣:制作“历史名镇”卡片:镇名:景德镇镇的兴起:宋元时期就以制瓷业闻名。镇的繁荣:明朝以后,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被誉为“瓷都”“四大名镇”的其他三镇:佛山镇朱仙镇汉口镇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水路踞广州上游而处西江、北江下游,是水路通达省城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古籍记载:“诸宝货南北互输,以佛山为枢纽,商务益盛”。繁荣的商贸带动了以手工业为主的制造业迅速发展。到明清时期,佛山与汉口

5、镇、景德镇、朱仙镇合为“中国四大名镇”。逐步发展成为岭南地区商品集散地和冶铸、陶瓷、纺织、中成药等制造业的中心。以至与京城、汉口、苏州合称为“天下四聚”。繁华的商贸活动和兴旺的手工制造业孕育了中医、中药行业的迅速发展。佛山镇河南开封县的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20公里处。朱仙镇的全盛时期是明末清初。当时全镇面积为25平方公里,人口二十多万,民商四万多户。镇内街道纵横、百货云集。贾鲁河将全镇分为东镇和西镇。明清两代东镇是重要市街。乾隆以后,因黄河决溢,镇中屡遭水患,东镇地势较低,商贾多由东镇移至西

6、镇。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岳飞曾在这里大败金兵,取得朱仙镇大捷。”朱仙镇湖北省武汉市的汉口,四大名镇之首,处于长江中游,古代以水运为主,有“九省通衢”之称,后铁路运输发展,水陆并运,因处于南北的中间位置,与其他省市联系方便。汉口镇看图说话:当时的苏州城是怎样一种繁荣景象?又名《盛世滋生图》,为清人徐扬于乾隆年间所绘。《姑苏繁华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姑苏的繁华:1.城市的布局和规模2.店铺的种类和样式3.人的数量和活动4.交通工具将《

7、姑苏繁华图》与《清明上河图》作比较(从城市布局、店铺种类、交通工具的变化等方面)画面中市镇密集,商旅如织,船楫相连,水运繁忙,写尽了乾隆盛世时姑的苏繁华景象。姑苏是一个商铺林立,商业发展,繁荣兴旺的城市。(历史图片是记载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观察历史图片,进行归纳、分析和对比,可以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增长历史知识。)(苏州)洋货、皮货、丝绸、衣饰、珠宝、参药铺,戏园、游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海,不知几千万人。——《清夏闲记摘抄》苏州的“洋货、皮货、丝绸、衣饰、珠宝、参药”中,哪一种行业最发达?“东风

8、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缫成万屡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缫成万屡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读了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这首诗,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生产的情景吗?人们生产丝绸的目的是什么?丝织生产在他们家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