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住我们的老传统

要记住我们的老传统

ID:11639519

大小:6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3

要记住我们的老传统_第1页
要记住我们的老传统_第2页
要记住我们的老传统_第3页
要记住我们的老传统_第4页
要记住我们的老传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要记住我们的老传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要记住我们的老传统——“因材施教” 今天,见缝插针,忙里偷闲,阅读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第一个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在读完全文之后,我想到了孔子的那句话:“因材施教。”我们从《论语》里不难发现,孔子的说教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发出的,他不统一,不整齐,不要求一致,各人都有各人的思路和想法。或者,我们会说,孔子的学生都是成年人,而我们面对的是小孩子。这话的确不假,理由成立。那么,我们来读读苏氏吧,他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因材施教。苏氏打了一个这样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

2、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从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我们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如果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做这样的事情,我们肯定不能接受。可是,我们在讲台上,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我们怎么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和标准去衡量呢?就像高考,我们无法要求不整齐不划一,毕竟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里,要出现

3、一套代替目前制度的毕竟不是容易的事。再说了,我们做的,是关于孩子一生的奠基工程,与高考关系不大,与大学关系更不大,我们的目标,是孩子的一生的成长。在那些有着皇帝的朝代里,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觉得就是运用了因材施教,年纪无关大小,只要有才,就可以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甚至是状元,最年少的状元十多岁,最年长的状元六十多岁,这个数字,能够令我们明白什么呢?例子中举的是体力劳动,而我们的学生,要做的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有深浅,那里劳动同样也有深浅,不同的认知层面我们要有不同的认知和判断目标才可以。苏氏告诉

4、我们:“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是怎么做的呢?习作,阅读反馈,我们都要求做的最好,我们要求每个人都能够整齐到一个层面上,这样,我们便于控制,便于抽出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好吗?回答肯定是一样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更好些呢?用苏氏的话说,就是个别人个别对待,不能一刀切,不能大锅煮。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以及任务,在时间上,在容量上,允许有差别。在我自己的课堂上,我总问一问学生自己:你自己,在这个班级里是在什么位置?如果把班级划分为三个等级,你在哪

5、个行列?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位次,明白自己的处境,这样的做法有些残酷,但毕竟迎合了我们目前的社会,哪一处不是在进行着量化考核呢?量化考核,是的,用学生的行动,量化自己的付出,看看和回报成不成比例。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每次的学习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任务,简单的,稍加拐弯的,独立思考的,协商讨论的,如此种种,只要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位次,他就会把自己定格在某个层面上,去要求自己行动起来,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儿,有的人慢一些。当学生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得到了

6、相应的回报和肯定,学习给他带来的就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这种欢乐是一种内在的宣泄,是属于个人的精神层次的,只要他体验到这种快乐的存在和价值,那么,他就会用大脑去进行一些在我们看来他根本不会做的事情。说来说去的,无非就是一个词汇:尊重每一位学生独特的认知和情感世界,用只属于他的方式让他进行脑力劳动,让他感受学习的欢乐,这样,我们的教育和期望价值才会达到一个更好的目的。要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 “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

7、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这是苏氏的一段话,之所以引录下来,就是要告诉大家读书的重要性,咱们的一代伟人邓小平也说过——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既然是一辈子的事,那么,我们,在一线讲台上的我们,给自己预备了多少读书的时间?众所周知,做教师的没有时间,时间都交给了班级里的孩子们,交给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上了,留给我们自己的时间呢?少之又少,为了别人的孩子,我们尽心尽业,可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呢?有数字统计说“教师子女有百分之九十处

8、在教育的黑洞里。”百分之九十,这是个什么概念?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局面呢?用苏氏的话就是:“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这又令人想起一个故事来,这故事哪里都有,就苏氏的书本里也有,不厌其烦地摘录一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后来,有教师问他备课的时间,他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