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ID:11625494

大小:115.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7-13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供中医、中西医、针推、骨伤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前言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着重掌握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该课程按90学时设计,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学、讨论、课间见习、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重点培养学生的

2、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要求与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熟悉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3、了解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自学)【教学要点】中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教学时数】共安排6学时。其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占4学时,其他2学时。【教学内容】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属融入人文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融

3、合的产物。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2)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概念、思维过程与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4、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自学)(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2、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

4、容;3、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4、了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教学要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时数】共安排12学时。其中精气学说2学时,阴阳学说4学时,五行学说4学时,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常用的思维方法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精气学说【目的要求】1、掌握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的基本概念;2、了解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概念的形成;3、掌握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4、了解古代哲学精气学

5、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要点】精、气的基本概念,哲学上的精气概念与中医学中精气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时数】共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1、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1)精的基本概念包括精概念的源流;(2)气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概念的源流。2、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及其形式;气化的概念与形式;(3)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4)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6、主要叙述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精气学说在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中的作用,对中医学整体观念形成的影响。第二节阴阳学说【目的要求】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2、掌握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规律及其相对性与绝对性;3、了解阴阳概念的形成过程;4、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5、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要点】1、阴阳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的含义,事物阴阳属性;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的对立、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平衡;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时数】共安排4学时,其中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学时,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7、的应用2学时。【教学内容】1、阴阳的概念(1)阴阳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概念的源流;(2)事物的阴阳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制约包括阴阳相互对立、制约和排斥;(2)阴阳互根互用包括阴阳相互依存、互生互用;(3)阴阳交感与互藏升降交感的概念、机理和意义;互藏的概念与意义;(4)阴阳消长阴阳消长的概念与形式;(5)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的概念、机理与形式;(6)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的概念及意义;阴阳平衡的概念及维系机制。概括叙述阴阳运动规律和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以阴阳学说的运动规

8、律和形式简要说明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