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挫折课件

心理学:挫折课件

ID:11618973

大小:5.46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3

心理学:挫折课件_第1页
心理学:挫折课件_第2页
心理学:挫折课件_第3页
心理学:挫折课件_第4页
心理学:挫折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挫折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挫折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人生未遇苦难者,只能算是半个人。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刺伤自己,也可以保护自己。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挫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尽管人们希望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但挫折却总是不可避免的。成功固然可贵,失败也并非毫无意义。对大学生而言,挫折既是打击,也是成长,正确地认识与对待挫折,是成功人生的必经之路。http://you.video.sina.com.cn/b/26555757-1289191355.html挫折的防卫方式逃避作用合理化作用表同作用压抑作用合理化作用代替作用投射作用反向作用表同作用定义个人为了迎合

2、供给需要满足的保护者,如父母、师长、主管,在思想及行为上模仿他们,将自己与他们视为一体,照着他们的希望行动,以此减少挫折。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将自己比拟为某一成功者,模仿他的穿着、言行等,借此在心理上分享他的成功之果。因特别的心理动机,选择性模仿某些特殊的东西,或者对象,例如小孩想要模仿大人,这个不是防卫方式,可是当因为特别的心理动机产生时:例如说,妈妈跟爸爸讲话,假定轻声细语的话,爸爸不听,只管自己在看报,妈妈一大声,爸爸就报纸放下来,来听了,所以小孩就知道了,要跟爸爸讲话,那就非要大声叫,那爸爸才会听,这就是一种防卫方式。因为暂时你大叫大闹了,你是会得到

3、你想要的,可是这个大闹大叫,也会给自己带来不愉快.另外有些人喜欢追星,把明星当成榜样可以鼓励自己,但是想要不劳而获,刻意模仿成明星的样子去借机分享明星的成果不可取的,可能发展成病态的追星。小结由于认同作用的对象常常是被个体所崇拜的偶像,其所具有的个性特质,又常是自己所短缺的。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认同作用不但无害,反而有助于个体优良品质的发展。例如,我们在政治教育中经常树立典型模范人物,也就是要在广大官兵中引起认同作用,产生激发的力量,使广大官兵都向模范人物看齐。但是,如果认同作用纯属幻想而脱离现实,经不起实践的考验,一旦与现实接触,可能导致更多的失望与焦虑,则有害无益。投

4、射作用定义:1.存在于个体内部的许多动机当中,有些是自己不愿意承认的,或者因为承认了之后会引起内心的不安及厌恶感,因而无意识中把这些动机,及与此有关的态度、习性等,排除于本身之外,而加到别人或物体上面。2.投射,即把个人自己所不承认的感受归与别人,把自己的无法接受的特点给以别人来消除自己的这一特点的努力。好像一个人在说“这不是我的情感,思维或冲动,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的!”进行投射的人会认为其他无辜的人恨他,希望他受到伤害,想要利用他,认为别人是罪恶的,敌意的,等等,而实际上正是他有着这些情感或思想。事例:(一)宋朝的著名才子苏东坡结识了佛印和尚,后来两人成了好朋友。有一天,

5、苏东坡去拜访佛印和尚,和他相对而坐,苏东坡就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可是,佛印却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认为自己占了便宜,非常得意。回到家以后,他就得意地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妹妹,没想到苏小妹却说:“哥哥,你错了。佛曰‘佛心自现’,你看他人是什么,就意味着你看自己是什么。”事例:(二)在一个心理学实验里,好莱坞化妆师在被实验者脸上画上了一条大大的伤痕,在看到伤痕的惊人效果之后,被实验者又被告知需要再擦上一层固定化妆效果的粉末——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化妆师擦掉了化妆的痕迹。随后,毫不知情的被实验者被派往人群聚集的地方,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观察

6、任务完成后,被实验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要粗鲁无礼、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很显然,他们认为这都是他们脸上其实并不存在的“伤痕”造成的。事例:(三)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

7、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我见青山多妩媚,谅青山见我亦如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效应常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当别人各方面的条件与自己相似时,如年龄、性别、学历等,就会产生一种“试比高低”的冲动或欲望;二、当自己有不称心的事时,就把一些问题转移到别人身上,以求心理平衡。比如有人批评年轻人不该吸烟,有的年轻人就说:你看电影上的大人物叼个烟卷多潇洒!这就是说,大人物还吸烟哩,我这无名小辈有什么不可以的?以此来解脱。小结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