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县普仁国民小学民俗艺术造型特色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 普仁国小

桃园县普仁国民小学民俗艺术造型特色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 普仁国小

ID:11600124

大小:134.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2

桃园县普仁国民小学民俗艺术造型特色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 普仁国小_第1页
桃园县普仁国民小学民俗艺术造型特色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 普仁国小_第2页
桃园县普仁国民小学民俗艺术造型特色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 普仁国小_第3页
桃园县普仁国民小学民俗艺术造型特色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 普仁国小_第4页
桃园县普仁国民小学民俗艺术造型特色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 普仁国小_第5页
资源描述:

《桃园县普仁国民小学民俗艺术造型特色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 普仁国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桃園縣普仁國民小學民俗藝術造型特色課程設計一、發展背景:由於時空的轉變,民俗節慶活動從早期被認為是「迷信」、「盲從」,到如今已成為許多國家藉以保存或發揚民俗文化、藝術及相關人文景觀的資源。全世界資訊也藉由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縮短了現實與空間的距離,促成了世界地球村大融合之現象。然而各民族獨特的文化,在這種脈絡下,就顯得格外珍貴。尤其是各民族之文化遺產更是無價之寶,西方國家如法國、義大利等,尤其重視其文化遺產,不論在古蹟維護方面或在藝術家作品的保存方面,更是做得嚴謹而完善,絲毫不馬虎;回想國內,許多現代人活在繁忙

2、的生活中迷失自我,充滿功利、對自己週遭的生活漸漸失去注意力,反而忘卻了許多跟自己最相關的,而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就是流傳於我們祖先之生活經驗、習慣行為的文化特色,也是國家的重要資產。我國民俗藝術包括雕刻、編織、繪畫、塑藝、剪裁、女紅、童玩等之「手工」民俗藝術,以及歌謠、民樂、鄉土舞蹈、雜技、演唱、小戲、大戲等之「表演」民俗藝術,表演方面又有:舞獅、舞龍、麒麟隊、八家將、宋江陣、大鼓陣…等。而近年來,在教育本土化的過程中,課程內涵的鄉土教學及本土化是未來趨勢,然而鄉土教學與課程本土化在本質上是一種人格教育、生活的

3、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更是世界觀的教育(歐用生,1995)。因此在多元化的世界中,以欣賞本鄉特色為起點,進而尊重與包容其他相異的文化,成為世界的公民。且未來科技的發達及資訊的進步,營建出「地球村」及「世界社區化」的概念,因此二十一世紀的國民亦是世界公民。課程發展中重視本土化更強調國際觀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羅清水,1999)。學者萬煜瑤(2002)亦曾提出民俗藝術既是構成台灣文化相當重要的元素,也是使台灣之所以不同於其他區域最重要的特質,但是長久以來卻一直無法成為國小、國中基礎教育的教學內容,實為一大缺失;近年來九

4、年一貫教育改革的內涵中也強調:以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之健全國民,從教育改革的趨勢中,我們可清楚得知教育單位已明確將鄉土文化教育呈現在整個教育的本質內涵,國內教育改革重新將民俗藝術列入課程重點,也可藉由民俗藝術多元的時代精神,來豐富藝術教育的內容與面向,我們也明瞭鄉土文化已佔有極重要的部分,應普遍受到國人重視。而民俗藝術也是鄉土文化之一,它是先民生活經驗的累積而產生的,一代又一代地流傳至今,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必須保存它、發揚它。民俗藝術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目標,在探索與表現方面:可

5、使每位學生能從自我探索之中,覺知文化環境與個人文化成長的關係,運用民間傳統媒材與表現形式,從事民俗藝術相關創作與展演豐富心靈。在審美與理解方面:使每位學生能透過民俗藝術的審美經驗及文化活動,體認各種族群藝術價值、風格及其文化、歷史和時代之脈絡,珍視民間藝術文化資產、透過平面造形和立體造形之視覺形式、音樂之聽覺形式,以及舞蹈之展演形式的藝術教學內容,理解各個族群、常民群體的藝術理念與美感判斷以及價值體系,進而培養學生具備人文素養的審美觀,提升日常生活之品質與品味。在實踐與應用方面:使每位學生瞭解藝術與生活的關連,

6、透過藝術活動增強對環境的知覺;認識藝術行業,擴展藝術的視野,尊重與瞭解藝術創作,並能身體力行,實踐於生活中(萬煜瑤,2002)。一、課程目標1.瞭解我國的民俗文化活動,以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2.瞭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的交互關係3.參與各種相關的民俗活動,以認識居家環境的文化特質4.參與各種相關的民俗活動,以了解及尊重不同種族的文化5.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實踐、表達、溝通及合作的能力1.重視學生親身的體驗及反思,以瞭解文化的價值2.訓練學生具備民俗表演的能力,以傳承文化。二、學生能力發展流程學校認同社區

7、意識認同文化歸屬多元展能低年級學生能製作簡易燈籠中年級學生能進行燈光探索創造高年級學生能自行創作燈籠探索創造製作基本能力低年級學生與老師共同構成燈籠主題中年級學生組織作品做出有意義排列高年級學生能合作創作主題造型燈籠鑑賞及合作精神三、教學活動內容一年級教學活動設計1.教學領域:生活課程2.教學主題:民俗藝術—花燈3.適用年級:一年級4.設計者:廖心慧5.教材來源:生活領域—民俗節慶大家提燈籠語文領域畫一畫健體領域冬冬的假期生活領域玩具總動員綜合領域大顯身手6.教學研究:1.設計理念:元宵節乃中國自古以來傳統民俗

8、節慶之一,其中提燈籠、猜燈謎……等活動,更是我國年節不可或缺的項目,本課程設計的目的在讓學生動手燈籠出發,進而產生對我國民俗活動興致。2.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認識傳統民俗藝術。2.情意目標:感受元宵童玩樂趣的歡樂氣氛。3.技能目標:能運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素材來創作花燈。3.對應能力指標:5-1-1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建立初步的審美經驗。6-1-1透過藝術創作,感覺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