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doc

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doc

ID:11587300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doc_第1页
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doc_第2页
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doc_第3页
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摘要】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国研网财经数据提供的数据,对1949—2004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分析了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及现阶段的发展状况。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已步入中期快速发展阶段,并已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小城市大规模发展的趋势转变为以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为主。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差距正逐步缩小,表明我国城市聚集效应对城市化的作用正在日益增强。  【关键词】聚集经济城市化    聚集经济一般是由于社会经济活动及相关要素的空间集中而引起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由此而产生的成

2、本节约、收益或效用增加的现象。聚集效应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空间性。聚集效应是因为企业和居民在空间上彼此靠近而获得的。第二,外部性。聚集效应是空间上集中的企业和居民,通过外在因素在客观上互相为对方提供利益而使经济效果增加或费用减少的效应。第三,规模性。聚集经济效应以一定的规模为前提,通过微观主体的内在规模经济来实现,即只有取得自身的规模效益,才能使外在利益得以转化为现实的利益。因此,聚集经济的本质是由厂商或居民集中而带来的规模经济和正外部性。聚集经济利益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城市化的决定性力量。    改

3、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行,生产要素逐渐按市场原则寻求最佳的行业组合和空间配置。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仅原有的城市以其巨大的聚集优势吸引了大量生产要素的进一步聚集,扩大了规模,而且还在一些特定地点因人口、资源的聚集而形成新的城镇,聚集经济效应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根据图1显示出的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可以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我国城市化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化推进,在“重点建设

4、,稳步前进”方针的指导下,新建6个城市,大规模扩建20个城市,一般性扩建74个城市。从1949年到1957年这8年间,我国城镇人口年均增加523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9.07%,城市化由10.6%提高至15.4%,平均每年增加0.6个百分点。到1957年,我国非农就业比重达到18.1%,城市数量比1949年增加41个,总数为177个,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处于起步性的缓慢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58—1960年城市化的“大跃进”阶段。1958年,在“用城市建设的大跃进来适应工业建设的大跃进”的号召下,城市工业大发展,城市

5、数量与城市人口有较大幅度增加。这一阶段,我国城镇人口增加2352万人,年均增加784万人,年均增速达到7.31%,城市数量增加19个,平均每年有6个新城市出现,城市化水平由1958年的16.2%上升至1960年的19.7%,平均每年增加1.17个百分点,我国的城市化出现“大跃进”现象。4  第三阶段,1961—1977年反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停滞阶段。这一时期,由于粮食供应不足,再加上城镇基础设施紧张,我国各部门和单位纷纷精简在岗职工,并开展“上山下乡”活动,支援三线建设,沿海工厂大量内迁。这一阶段,我国城镇人口数量以1

6、.95%的年均增速低速增加,年均增加247.6万人,但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总体下降,由1961年的19.3%降至1977年的17.6%,城市数量也由208个减少到188个,平均每年至少有1个城市在消失。    第四阶段,1978—1996年,我国城市化稳步推进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的改革开放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国务院分别于1984年10月和1986年4月颁布了新的设镇规定和设市标准,小城镇迅速增加。此期间,我国的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1996年的666个,新增城市数量是

7、前18年新增城市数量的8倍多。城镇人口以年均6.46%的速度较快增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增至1996年的30.48%,年均增长约0.7个百分点,而且在1996年首次超过30%,使我国的城市化步入中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的中小城市发展迅速,而我国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增长速度较慢。1978年至1996年18年间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总共增加了28个,而中小城市新增436个,占新增城市总数的91.6%(见图2),我国的城市化表现出明显的城镇化特色。    第五阶段,1997年至今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

8、由于前一阶段城市建制数量的急剧增长带来了虚假城市化与大量优质耕地流失的负面效应,我国对城市数量实行较严格的控制,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以开发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空间拓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城市形态区域化扩张为显著特征的大中城市规模扩张新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城市数量虽然在总体上有所下降,但是我国的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854.25万人,年均增速为4.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