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历史7.3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

2012高二历史7.3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

ID:11579411

大小:24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2

2012高二历史7.3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2012高二历史7.3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2012高二历史7.3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2012高二历史7.3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_第4页
2012高二历史7.3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高二历史7.3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3《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遗址的建筑布局及特点遗址的建筑布局是:北部的卫城,南部的“圣堂”,中间的谷地特点是:都用花岗石砌成,石缝无黏合物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的发现是揭示历史的重要依据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大津巴布韦高超的建筑艺术成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多样性的表现出土的文物有工具和工艺品;进口货;皂石器展示资料感知历史非洲人民凭借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明遗址反映的历史状况遗址是古代津巴布韦国家的首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通过大津巴布韦遗址与考古发掘,探讨南部非洲历

2、史的文明进程感知理解史论结合全面概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南部非洲的文化传统,培养人文主义精神,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遗址的建筑与文物。难点遗址反映的历史状况。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布局及特点、出土的文物两个方面揭示了1100年至1500年前后南部非洲的文明所反映的历史发展状况与线索,从而揭示了古老的非洲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在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有着同样的灿烂与辉煌。由于本课重点介绍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建筑布局与特点和出土文物,建议在教学中多运用影视图片

3、资料,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探索历史奥秘的兴趣,并为后面化解难点做知识准备。本课引言引用了考古学家麦克维尔和戴维逊的记述并配以大津巴布韦遗址椭圆形建筑物北面入口处的照片。这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大津巴布韦遗址的成就与神秘,使学生产生探索历史遗迹的求知欲。建议教师以文字和照片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引入新课。问题一:你能否从麦克维尔的记述中推断大津巴布韦遗址当初的规模?问题二:从大津巴布韦遗址椭圆形建筑物北面入口处的照片,你认为这样设计入口的意图是什么?学生在猜想中不知不觉进入了探索的领域。第一目“遗址的建筑布局及特点”教材首

4、先概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其次重点介绍了遗址的三个组成部分和特点,揭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的恢弘气势与神秘,以及南部非洲的建筑艺术的成就。在介绍之前,先告诉同学因为今天津巴布韦国家以考古遗址命名,为了有所区别,就在津巴布韦遗址前加了一个“大”字。(1)遗址北部的卫城。了解卫城的建造时间、建筑特点及建筑式样和作用,以及在这里出土的重要文物,并且了解“卫城”得名的由来,以突出卫城的重要性。(2)南部的椭圆形建筑物——“圣堂”。建筑时间、建筑式样及特点,圆形椎塔的建筑设计,显示了这里建筑的与众不同。介于卫城与“圣堂”之间的谷地。介绍它的布局特点与规模。关于建筑遗址的三个组

5、成部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图片以及音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建筑布局的空间感。从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中,我们发现建筑都是用花岗岩石砌成,没有使用木结构。不用拱门和圆顶,而且石头与石头接缝处不施灰浆,未用任何黏合物。它对现代人来说仍然是个谜。建议让同学阅读【资料回放】,初步了解石头建筑的三种类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无黏合物的石头建筑技术怎样才能做到毫无缝隙呢?教师补充说明“在这些花岗石上烧火,然后突然浇水,利用冷缩热胀的原理使岩石裂成平整的石片,然后再用硬槌将这些石片修饰成平整的石砖。大津巴布韦遗址就是这么建造起来的”,以增强对大津巴布韦遗址高超的建筑技术的了解。教学建议:根据所

6、掌握与了解的大津巴布韦遗址的资料,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动手绘制一份遗址布局平面图,同时探究它的建筑目的与用途?注意尊重学生的发言,保护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第三目“遗址反映的历史状况”的探究做铺垫。第二目“出土的文物”对大津巴布韦的发现最早是西方人对财富的渴望的结果。因为在19世纪,一些寻宝者不负责任的行为极大地阻碍了今天的考古工作。这些寻宝者以古迹开发公司的名义,对这一历史古迹进行了合法的洗劫。后来对遗址的考古也仅限于想证明遗址文明与外部文化有关。因此对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就显得力不从心。仅就出土的文物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工具与工艺品。通过展示陶器碎片,纺锤,铁质箭头、矛头

7、,铁渣、铸模,叶形铁锄、斧头和工艺品中铜、青铜、黄金镯子等出土的实物图片,并介绍它们的出土地点,为第三目的学习做铺垫。同时注意引领学生“意识到自己周围存在有历史的证据,并通过这些证据来刺激他的想象和对历史的评价”。注意让学生运用这些实物史料进行历史的探究活动。例如:纺锤的发现证明了古津巴布韦人掌握了纺织技术,而不像种族主义者们把非洲人描述成野蛮未开化的民族;大量铁农具的出土,表明了当地农业的发达,同时促进了建筑业的繁荣等等。进口货。有棉、丝织品、花瓶、玻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