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67661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超声波检测中对缺陷的定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超声波检测中对缺陷的定性分析 超声波检测技术中评定缺陷的三大关键内容是:缺陷的定位、定量和定性。目前,超声波检测技术中对缺陷的定位和定量的研究已比较成熟,然而对缺陷的性质却很少进行评定(超声波检测标准中要求对缺陷进行定位和定量评定,但对缺陷的定性评定由于较困难而未作要求)。这是由于缺陷对超声波的反射特性取决于缺陷的取向、几何形状、相对于超声波传播方向的长度和厚度、缺陷表面的粗糙度、缺陷的内含物以及缺陷的性质和种类等诸多因素而难以准确定性。在实际检测中,由于难以判明缺陷的性质,往往会对一些含有非危险性缺陷的产品进行
2、返修而造成浪费,同时也会忽视一些产品中含有的危险性缺陷(如裂纹),导致其服役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这样,就使得在超声波检测中对缺陷的定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1]。 1 缺陷的定性分析 根据超声波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在超声波实践检测工作中对缺陷的定性分析方面的经验体会,认为超声波检测中常用的缺陷定性评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波形判断法 目前,超声波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A型显示脉冲检测仪,通过长期的超声波检测实践及对材料、制造工艺的充分了解,通过对检测中发现的缺陷进行解剖、分析、验证,以积累经验,可以
3、从显示屏上显示的缺陷回波的静态和动态波形,起波速度,回波前沿的陡峭程度与回波后沿的下降斜度,波峰形状,回波占宽, 移动探头时缺陷回波的波幅、位置、数量及包络形状,多次反射底波的次数与波幅的下降规律,底波高度的损失情况等等;再根据缺陷在被检工作中的位置,分布状况,缺陷的当量大小,延伸情况,结合具体的材料特点、工艺及超声波的基础理论知识作出综合判断,达到较准确地评估缺陷的性质或种类。以下是一些焊缝中常见缺陷的回波特征。 1)气孔 气孔的回波起波速度快,波幅较低,用探头围绕该缺陷检测时可发现其回波具有点状缺陷的特点
4、,无延伸长度。 2)夹渣 夹渣的回波位置无规律,波形较紊乱,移动探头时回波波形变化相对迟缓,反射率较低,起波速度较慢,波峰较园钝,后沿斜率不大,回波占宽较大,当探头声束改变对其延伸方向的垂直度时,波幅变化不太显著,回波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的长条形缺陷特征。 3)未焊透 未焊透有中间未焊透和根部未焊透,特别是对于根部未焊透,其回波的起波速度较快,反应强烈,在焊缝两侧探查都能发现,且反射波幅大致相同。沿焊道方向移动探头时,可见其有一定延伸长度和位置且回波高度变化不显著,有规则形状的长条形缺陷特征,当声束相对其
5、延伸方向改变角度时,回波的 波幅迅速降低。4)未熔合 未熔合有层间未熔合、坡口未熔合、根部未熔合,探头移动时,未熔合的回波波形较稳定,从两侧探测时反射波幅不同,有时只能从一侧探到,这是由于未熔合部位两侧形状差别大,因此反射波的方向和强度有很大的差别。 5)裂纹 由于裂纹型缺陷的内含物多有气体存在,与基体材料声阻抗差异大,故裂纹的超声波回波反射率高,起波速度快,回波前沿陡峭,波峰尖锐,回波后沿斜率很大,探头扫查时可见其有一定延伸长度,在裂纹两端起波迅速,消失也迅速。 1.2 相位判别法 超声波的声压
6、反射率公式: RP=(Z2cosα-Z1cosβ)/(Z2cosα+Z1cosβ)其中:Z1为第一介质(被检材料)的声阻抗;Z2为第二介质(缺陷)的声阻抗;α为入射角;β为反射角;当声波垂直入射时:cosα=cosβ=1则:RP=(Z2-Z1)/(Z2+Z1)根据上述公式,超声波在被检材料中投射到缺陷上时,界面上超声反射的大小取决于两者的声阻抗差,当Z2Z1时,反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相同。因此,可以利用回波与入射波的相位关系识别缺陷种类。 如图1所示:缺陷声阻抗(钨、
7、钼等夹杂物)大于金属基体的声阻抗,缺陷回波与底波相位相反。 如图2所示:缺陷声阻抗(裂纹、非金属夹杂物)小于金属基体的声阻抗,缺陷回波与底波相位相同。 1.3 测定回波判别法持续时间t2和脉冲后沿的下降时间t3以分析判断缺陷性质的方法。如图3所示: 示波屏首先以时间定标(可以用已知声速的试块来实现),在测试时应使缺陷回波高度为100%满刻度,然后读取90%满刻度、20%满刻度线与回波包络线交点所对应的t1、t2和t3。 对于裂纹类缺陷,其回波t1小,而t2则比非平面缺陷的t2要小;对于疏松夹杂类缺陷,
8、由于缺陷周围不规则界面的弥散特性,使得回波t3较大,其t1和t2也比裂纹类的缺陷要大。 测定缺陷回波法与波形判断法判断含气体的裂纹类缺陷(回波前沿陡峭,回波占宽小,回波后沿斜率大)的特点是相应的,但用测定缺陷回波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缺陷的性质。超声波检测中对缺陷的定性分析还有一些其它方法。如根据缺陷回波的频谱包络形状与缺陷几何形状及取向,以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