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

ID:11561793

大小:5.41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7-1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_第1页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_第2页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_第3页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_第4页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二、设计概况本次设计依据《盘县红果镇000煤矿(整合)安全专篇(修改)》及矿方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资料进行设计。设计推荐矿井紧急避险设施类型为:永久避难硐室。设计紧急避险设施布置情况:由于矿井设计为联合布置,主斜井、副斜井为整个矿井服务,基本位于矿井中央,主斜井一侧安设皮带输送机运输煤炭、一侧安设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副斜井铺设轨道作为辅助运输;矿井采区间通过1520运输大巷和1620轨道大巷,采区两组石门间相距仅700余米,采区各区段均设有避灾硐室,采掘工作面巷道长度超过500m时按规定设临时。设计在+1520m运输大巷和区段石门,主斜井与副斜井之间

2、布置永久避难硐室,为整个矿井服务;区段避难硐室布置:矿井按照《安全专篇》设计要求,在采区各区段石门进风侧设置一个避灾硐室。目前矿井在一采区+1620北翼轨道大巷靠近11机轨合一石门布置有避灾硐室,可作为一采区该区段避难硐室;矿井在二采区+1620南翼轨道大巷靠近21机轨合一石门布置有避灾硐室,可作为二采区该区段避难硐室;在+1520运输大巷南翼靠近22运输石门处布置有避灾硐室,可作为该区段避难硐室,在11瓦斯抽采进风巷靠近11运输石门布置有避难硐室,可作为该区段的避难硐室。根据目前井下采掘工作面布置情况,井下现有的临时避难硐室能满足要求,本次设计增设的主要为永久避难硐室如下:现有的临时

3、避难硐室:一水平:南翼轨道大巷+1620避难硐室,北翼轨道大巷+1620避难硐室二水平:南翼轨道大巷+1520避难硐室,北翼轨道大巷+1520避难硐室。设计永久避难硐室:位于1520运输大巷,主斜井与副斜井之间。各避难硐室具体位置详见《采掘工程平面图》。注:临时避难硐室设置随采掘工程布置按规定增加或减少。根据以上布置,可保证井下所有采、掘面500m范围内均有避难硐室为其服务,在后期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井下采掘工作面的推进及时增设采掘面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地点为距采掘面500m范围内,建议矿方在后期生产过程中,采煤工作面运输及回风巷掘进面在掘至距其最近的避难硐室距离为450m时在运输及

4、回风巷中增设临时避难硐室,这样可保证后期采煤工作面500m范围内始终有避难硐室为其服务。三、设计依据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55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

5、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7、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关于加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黔安监规划[2012]111号);8、《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9、《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版);10、《矿山救护规程》;11、业主提供的《盘县红果镇000煤矿(整合)安全专篇(修改)》及采掘工程平面图等资料。12、矿山提供的其它资料。551.矿井概况1.1.矿井基本

6、情况1.1.1.交通位置矿井工业场地所在地交通便利,东北有S217省道通过,在两河接G320国道。矿井工业场地至S217省道14km,经S217省道至红果镇44km,至盘县电厂29km,工业场地往西南经火铺镇接G320国道25km,至盘南电厂57km,另外业主正在修建工业场地至沙坡的四级公路,沿该公路至沙坡13km,至红果镇23km。工业场地南面有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通过,并在附近设有沙坡出口。盘西支线铁路从井田东部穿过,经水柏铁路接株六复线、威红支线接南昆铁路以最短的距离连接贵阳、昆明、南宁、广州等地。矿井工业场地距盘西支线的红果站21km。因此,本矿井交通运输条件较好。(见交

7、通位置图1-1-1)。盘县红果镇000煤矿551.1.2.地形地貌及河流一、地形地貌区内属构造剥蚀低中山山地地貌,单面山地形。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夜朗组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陡,煤系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缓,村寨居民主要分布于这一带。海拔最高标高为+1833.3m,最低标高+1598.5m,相对高差约234.8m。近南西——北东向的冲沟发育,山脊与沟谷呈带状展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井田内的松山河最低海拔标高+1598.5m,为井田最低侵蚀基准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