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法实现高中物理教材的“校本化”

三步法实现高中物理教材的“校本化”

ID:11560954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2

三步法实现高中物理教材的“校本化”_第1页
三步法实现高中物理教材的“校本化”_第2页
三步法实现高中物理教材的“校本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步法实现高中物理教材的“校本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步法实现高中物理教材的“校本化”1实施高中物理教材“校本化”的目的  高中物理教材“校本化”的实施能使教材更加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意义建构.  2实现高中物理教材“校本化”的思路  如图1所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困惑、看法,然后结合自己的学识、风格开发相关的学习材料,最后才是运用相关的学习材料.需要说明的是,要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开发的材料可以多,但教师运用的材料只能精不能多.因为过多的材料不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有序的知识结构,也不利于研究问题的深入讨论.在这里,所谓的“精

2、”,其标准有两条.一是选用的材料要准确地定位在学生的困惑处,二是选用的材料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教学中应该在提取精要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所开发的材料,通过运用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如果还没有,可以按前述的过程循环进行.  3实现高中物理教材“校本化”的方法  实现高中物理教材的“校本化”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用活物理教材;第二步,整合问题资源;第三步,开发选修教材.  3.1用活物理教材  “用活物理教材”是指在充分发挥现有教材优势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增删、调整的一种做法.这是教材“校本化”的基础.比如,对于教材中

3、没有揭示出物理本质的地方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增补.高中物理选修3-1“电场强度”一节中,用图2(甲)表示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教师了解到学生心中存在的两个问题:问题一,图2(甲)无法反映两电荷连线上的电场方向,也无法反映两电荷连线中轴线上的电场方向,更无法反映两电荷连线中点处场强为零的情况;问题二,“如以无穷远处电势为零,等量同种电荷连线中点处的场强为零,其电势为什么大于零?”对于问题二有教师按图2(甲)中靠近两电荷连线中轴线上的电场线来解释,因为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等量同种电荷连线中点处的电势高于无穷远处的电势,所以该处场强为零但电

4、势大于零.可是学生并不认同这一观点,理由是图2(甲)中两电荷连线的中轴线上没有画出电场线,怎么能用附近的电场线来解释呢?于是,教师就要开发合适的材料来解释了.开发的材料如下:对于两电荷连线上及两电荷连线中轴线上的各点,从场强的叠加原理出发可判断出各点的场强方向,由此可以完善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再者由于两电荷连线中点处的场强为零,就用圆圈表示,这样图2(甲)就变为了图2(乙).利用图2(乙)不仅很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而且还使电场线知识更加完备.  3.2整合问题资源  “整合问题资源”是根据学生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创造

5、性地开发教材的做法.与“用活物理教材”这一步相比,它更富有创造的意义.在这里,学生的问题是教材“校本化”的重要资源.教师合理地整合问题资源,开发相关的学习材料,能使教材更加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以“力的分解”为例谈教材的开发.  背景: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知识.  (1)教师了解到的问题:学生的困惑是“什么时候力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什么时候力采用正交分解法?”――这是教材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另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解题不注意格式,作图不够规范”.  (2)材料的开发及运用:首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处理平衡问题时

6、,不仅有按力实际作用效果的分解法、力的正交分解法,还可采用力的合成法,通过问题1将前后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使三种方法融会贯通.其次,让学生通过板演展示出作图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合作共同纠偏.第三,通过问题2实现知识的即时反馈,看学生有无掌握规范的作图方法.第四,通过问题3让学生认识到面对较多方法时,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还要视解决问题的方便而定.第五,通过设计的三个练习使学生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来处理实际的问题.  问题1如图3,OA、OB、OC是三段材料相同的绳子,如逐渐增加所挂物体的重,则哪一根先断?  四位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思考,如图4(甲)、(乙

7、)、(丙)、(丁)所示,他们均判断出OB绳子先断.  师生一起剖析:图4(甲)、(乙)采用的是力合成的方法,其中图4(甲)合成时用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图4(乙)合成时用的是三角形定则.图4(甲)中OA方向上没画出FOA,OB方向上没画出FOB,CO方向上没标出力的符号FOC.把图4(甲)补完整后,根据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可知FOB>FOA>FOC=G,则OB段绳子先断.图4(乙)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标力的符号,二是水平向左的力画成了虚线.教师要强调应当用带箭头的实线来表示力.图4(丙)是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的,也是唯一画完整的图.图

8、4(丁)采用正交分解法,但图中没标出OA、OB方向上力的符号,缺OC方向上FOC这个力,如补完整后,也可判知OB绳子先断.  然后教师指出:“课前有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