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奥体博览中心滨江建设指挥部

杭州奥体博览中心滨江建设指挥部

ID:11552501

大小:179.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2

杭州奥体博览中心滨江建设指挥部_第1页
杭州奥体博览中心滨江建设指挥部_第2页
杭州奥体博览中心滨江建设指挥部_第3页
杭州奥体博览中心滨江建设指挥部_第4页
杭州奥体博览中心滨江建设指挥部_第5页
资源描述:

《杭州奥体博览中心滨江建设指挥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工程建设项目》简本杭州奥体博览中心滨江建设指挥部《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浙江环龙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2022号9《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工程建设项目》简本1项目概况1.1项目由来本项目由杭州奥体博览中心滨江建设指挥部投资开发,西起规划支路,东至七甲路,工程全长约580米,宽约20米,项目总投资2192万元,总用地面积约13946平方米(按照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杭土资预[2

2、011]782号),杭州市发改委和规划局审批文件中的用地面积指标以杭州市国土局确定的用地面积为准。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不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和桥梁。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电力、电信、给水、照明、交通设施、景观绿化等。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在完善滨江奥体区块交通网络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改善区块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更富吸引力的、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同时更为周边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奥体区块的开发建设,推动滨江区的经济发展

3、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本项目的建设将便于周边企业的交通运输,同时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块的建设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项目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滨江区西兴街道奥体博览城规划单元范围内,丹枫路东西走向,西起规划支路,东至七甲路9《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工程建设项目》简本。道路沿线现状为空地及杂草地,沿路农居基本已拆迁完毕。道路北侧、清江路西侧离道路红线距离约11m为体博览城配套整治工程安置用房在建工地,道路北侧、清江路东侧离道路红线距离约70m处尚有星民村1户民居未拆

4、迁。道路沿线现状为闲置地及杂草地,沿路农居均已拆迁完毕,用地属七甲闸村以及星民村。项目周围规划:根据《杭州市奥体博览城用地规划图》,周边地块主要为住宅用地、防护绿地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9《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工程建设项目》简本2工程内容2.1工程名称、性质与建设单位工程名称:《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性质:新建建设单位:杭州奥体博览中心滨江建设指挥部2.2线路方案及建设规模道路起迄情况见表2-1:表2-1各道路起迄情况道路名称道路起迄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西起规划支路,东至

5、七甲路,自西向东分别于规划支路、清江路、七甲路相交本项目道路的主要指标如表2-2所示:表2-2建设规模说明道路名称长度宽度占地总投资性质备注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580m20m*13946m22192万元城市支路双向4车道*注:按照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杭土资预[2011]782号。2.3工程概况2.3.1技术标准及设计参数道路性质及等级:城市支路。设计车速:V=30km/h。9《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工程建设项目》简本设计荷载:BZZ-100型

6、标准轴载。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T=15年。纵坡度:0.3%≤I<1.25%。2.3.2平面设计按规划道路中心线走向布置,本次设计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工程,东西走向,西起规划支路,东至七甲路。道路全长约580米,红线宽度约20米。道路自西向东分别与规划支路、三桥南接线以及七甲路平面相交。按规划道路中心线走向布置,全线设置三处圆曲线,半径分别为R=500、R=200以及R=200,其余线形均为直线,不设置缓和曲线。2.3.3横断面设计本项目各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如表2-3所示:表2-3各道路横断面设计

7、方案道路名称横断面方案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3m(人行道)+14m(车行道)+3m(人行道)=20m2.3.4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设计路面标高基本约在6.150~6.800米之间,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道路路段最小坡长90米,最大纵坡度0.46%,最小纵坡度0.3%;均满足道路排水的最小纵坡要求,并能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舒适。2.3.5交叉口设计本工程设计范围内与相交道路的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形式,为提高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保证全线的通行效率,采取如下措施:9《丹枫路(规划支路—七甲路)工程建设项目》简本

8、1)对主要平面交叉口进行交通渠化,对新建的平面交叉口,有条件的要增加一条进口车道,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2)配置交通管理设施,如交通标志牌、标志线、信号灯及监控设施;对车辆实行有序停靠。3)设置必须的交通安全设施,如人行护栏、隔离带、防眩设施等。4)采用先进交通控制设备,强化交通管理和手段。2.3.6道路路基结构设计道路工程路基土须达到下列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填方路段0~80cm压实度≥95%低于80cm以下压实度≥9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