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

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

ID:1150935

大小:4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08

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_第1页
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_第2页
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_第3页
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_第4页
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年—201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在《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年—2020年)》提出的中长期交通发展战略基础上,结合北京奥运会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明确2009年至2015年交通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强化管理,实现建设、养护、管理并重;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交通设施承载能力和交

2、通运输服务水平,构建以“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为特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人文交通”,突出“以人为本”。交通发展以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公平、和谐的交通服务为根本出发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建立与现代交通相适应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交通文明建设,提高现代交通意识,为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建设“科技交通”,突出“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首都人才和科技优势,加快构建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技术研发和成果

3、转化应用力度,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建设,全面提升交通系统科技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管理方式,实现内涵发展、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服务延伸。  (三)建设“绿色交通”,突出“节能减排”。引导交通参与者转变出行方式和消费观念,不断提高绿色出行比重。鼓励生产和使用低能耗低排放汽车。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交通需求,以“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为特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

4、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一)公共交通吸引力明显增强。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45%。其中,高峰时段通勤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比例达50%以上。轨道交通承担公共交通总客运量力争达50%左右。  (二)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形成规模。与铁路、水路、航空运输接驳的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中心城内物流配送系统承担城市正常运行货运量的70%左右。  (三)交通出行效率不断提升。形成“1—1—2”小时交通圈,即中心城内通勤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1小时,最远新城到中心城(五环路)出行时间平

5、均不超过1小时,本市到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城市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2小时。中心城交通拥堵指数控制在6左右。  (四)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明显提高,全市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  (五)交通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通过经济技术手段降低机动车能源消耗。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机动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低于2008年水平。  三、行动计划  (一)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全方位深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措施,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最大限度减少路网交通负荷为目标,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骨干、

6、地面公交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绿色出行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与城市和谐发展。  1.轨道交通网络化服务工程。确立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中的骨干地位,发挥其引导与支撑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作用。要按照“安全、质量、功能、成本和效率”相统一原则,加快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扩大规模,增加中心城线网密度。201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00公里,2012年达420公里,2015年达561公里,形成“三环、四横、五纵、八放射”的网络体系,五环路内线网密度达0.51公里/平方公里,平均步行1000米即

7、可到达轨道交通站点。  按照安全、高效、服务相统一和骨干线网集中运营的原则,运营主体提前介入轨道交通新线建设,依托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实现运营主体间协调运营和统一指挥。新投入运营的骨干线路开通时最小发车间隔3至4分钟。更新老旧车辆,缩短发车间隔,提高运输能力,骨干线路高峰时段最小发车间隔2分钟。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1000万人次以上,运营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地面公交网络化服务工程。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覆盖中心城、新城、乡镇的公共(电)汽

8、车服务网络。调整优化中心城及重点新城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完善线网功能结构,适度增加支线网密度。重点建设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在主要客流走廊上继续增辟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450公里以上,并连续成网。中心城90%乘客步行到最近车站距离不超过500米,高峰时段主要干线候车时间3至5分钟,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控制在70%左右,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达1500万人次以上。  依托旅游集散中心、主要客流走廊和旅游景区,调整规范旅游客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