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08793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2
《鹿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鹿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关键词:鹿茸;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鹿茸为脊索动物门喃乳纲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有生精补位、益肾助阳、强筋健骨等功效。前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鹿茸作为药用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救,后世广泛应用,逐步归纳和完善了鹿茸的治疗作用。近年来,有关本品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均有很大进展。1、药理作用1.1、促进蛋白质、核酸的合成本品能“补赢瘦、壮筋骨”。可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加速未成年小鼠的生长发育,其作用在老年小民更为显著。有效成分主要为多胺类物质
2、,如腐胺,精眯等,机理可能与激活RNA聚合醉有关。鹿茸还能增加肝枪原含盆。鹿茸对蛋白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是其强筋健骨功效的重要药理基础[1]。1.2促进造血作用本品能“生精益血”。鹿茸精注射液对乙醉苯饼致溶血性贫血小鼠及5/6肾切除致肾性贫血大鼠,能促进骨位造血,加速RBC和Hb的生成[2]。1.3增强免疫功能鹿茸精、鹿茸多糖可增强小鼠RBS的吞噬功能,对氢化可的松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刺激作用.增加老年小鼠低下的巨噬细胞Fc受体和C3h受体活性,但对青年小鼠无影响。鹿茸精还可提高小鼠血清溶素扰体含量。这些作用与其治虚证“痛肿疽疡”
3、及延级衰老作用有关[5]。1.4对性功能的影响鹿茸酊、人工培养鹿茸细胞对未成年动物前列腺和促精囊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能增加睾丸的重量,提高血桨睾丸酮的含量。鹿茸精注射液能促进去势大鼠前列腺、精囊包皮腺的生长和幼鼠子宫的发育。鹿茸本身还含有雌二醇。因此,鹿茸兼有雄激素和雌激素样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磷酸脂类物质[4]。1.5提离机体的工作效率及抗应激能力鹿茸能提高机体的工作效率,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乙醇和樟柳碱所致记忆功能障碍有恢复作用:能改善睡眠和食欲;对饥饿乏力小鼠有抗疲劳作用;并能提高小鼠耐高压、低温及耐缺氧的能力。[4]1.6延级衰老作用鹿茸提取物口服
4、对正常小鼠及加速老化小鼠(SAM一P)能明显抑制肝和脑组织线粒体MAO一B活性。鹿茸正丁醇提取物中的次黄嘌呤及鹿茸磷脂对MAO-B的抑制比对MAO一A更为明显,对前者为竞争性抑制,对后者为混合型抑制。磷脂成分抑制AMO一B活性的强度依次是磷脂酰乙醇胺>神经梢磷脂>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鹿茸乙醇提取物灌胃可明显降SAM一P小鼠脑和肝组织中MDA含量,但对正常小鼠影响不明显,对CCl4,和乙醇中毒所引起的小鼠和大鼠肝、血浆中MDA含量的升高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鹿茸水提取物、鹿茸磷脂也可显著降低老年小鼠脑和肝组织MDA、心脏脂褐素、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
5、脂含量,升高脑和肝组织的SOD含量[5]。2临床应用2.1治疗阳痿用鹿茸精穴位注射(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足三里各0.5m1,命门lml),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并配合内服中药辨证治疗42例,取得相当效果[6]。2.2治疗血液病用20%鹿茸血酒,每服10ml,l日3次。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7]。2.3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用鹿茸丸加味(肉从蓉、补骨脂、巴戟天、菟丝子、牛膝、山茱黄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程1个月,治疗38例,取得较好疗效[2]。2.4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冠脉再造丹(主含鹿茸、龟甲、人参、红花等),配制成胶囊,每次口服5粒
6、,每日3次。疗程为90天,治疗24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43.75%[9]。2.5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鹿茸加味(熟地黄、山药、枸杞子、杜仲、制附子、菟丝子、山药、续断等),水煎服,早晚分服,每日1剂,疗程平均65天.治疗36例,总有效率为94.40%[10]。2.6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用鹿茸精注射浓1ml肌肉往射,1日1次,治疗20例取得较好疗效[11]。2.7治疗美尼尔氏病用鹿茸精注射液穴位注射(风池、足三里)每次缓缓注人1.5m1,1次无效者,隔日再注1次,共治50例,总有效率为100%[12]。参考文献:[1]高学敏.中药学[M
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19.[2]明健,郭力弓.中药砚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杜,1994.693.[3]王本祥,陈晓光,徐惠波.鹿茸多胶对小鼠肝细饱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0,25(9):652.[4]孙晓波,周重楚.鹿茸精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成药研究,1986,2(3):24.[5]张均田.近年国内关于学习与记忆药理学研究概况[J].药学学报,1986,21(8):636.[6]雷载权,张廷棋.中华临床中药学(下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59.[7]郑虎占,董择宏,佘靖.中药
8、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