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可能性理论及中国刑法的合理借鉴.doc

期待可能性理论及中国刑法的合理借鉴.doc

ID:11495454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期待可能性理论及中国刑法的合理借鉴.doc_第1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及中国刑法的合理借鉴.doc_第2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及中国刑法的合理借鉴.doc_第3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及中国刑法的合理借鉴.doc_第4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及中国刑法的合理借鉴.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期待可能性理论及中国刑法的合理借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期待可能性理论及中国刑法的合理借鉴  【摘要】期待可能性具有以相对自由意志为核心、符合刑法人道性和刑法谦抑性等理论价值。鉴于我国的刑法理论框架和体系,该理论的植入尚存在难以回避的法律障碍和理论困境,通过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合理内核和精神实质,丰富和完善我国刑法理论以及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  【关键词】期待可能性;理论价值;中国刑法  【正文】  在德、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大陆法系的国家和地区的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性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梳理,并就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价值和合理借鉴问题加以论述,以达抛砖引玉之功效。  

2、一、期待可能性的理论价值  (一)相对自由意志为核心  关于人有无意志自由的问题,哲学史上历来存在行为决定论与意志自由论之争。“自由意志与定命论的矛盾,是贯穿从古代直到今天的哲学的矛盾之一,它在不同时代采取了不同的形式。”[1]刑事古典学派认为,人有绝对的意志自由,并以此作为理论的哲学基础。刑事实证学派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受因果法则支配,犯罪现象也不例外,因此,刑事实证学派力倡意思决定论而否定意志自由存在。进入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新旧学派从对立走向折中、调和的局面。新古典学派抛弃了旧派的绝对意志自由论,而新社会防卫论也不再主张

3、决定论,主张选择的自由。但他们都没有从哲学上解决意志和自由问题。  马克思主义把自由理解为人们对外部世界、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力量以及对人们本身的支配,这种支配是以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应用为前提的。正如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因此,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概言之,意志自由只是人对必然的认识和在行动中对必然的驾驭。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相对意志自由的观点。[2]当代综合主义刑法学坚持相对意志自由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受因

4、果规律的支配,人的意识和意志是由客观现实所决定的。承认人的意志和意识具有能动性,具有自由选择其行为的能力。  由于期待可能性的本意是指行为人行为时选择适法行为的可能性,这就必然承认行为主体实施行为时的可能性,但行为主体又不能绝对主宰自己的意志。前半句揭示了行为主体在实施行为时的主体选择性,后者揭示了客观存在对个人意识的决定性,这正是相对意志论应有的题中之意。也正是有了相对意志自由,行为人才有了实施与不实施违法行为的选择可能。如果行为人有选择的自由,他可以实施犯罪行为,也可以不实施犯罪行为,他竞不顾一切地违反了法律的期待,选择了犯罪

5、行为,那么他的行为便应当受到谴责,即有非难可能性。  (二)符合刑法的人道性  刑法的人道性是指刑法的制定与适用都应当与人的本性相符合。[3]在现代法治社会,人道性乃是刑法不可或缺的价值追求。刑法的人道性立足于人性,而人性的基本要求是指人类出于良知而在其行为中表现出的善良与仁爱的态度与做法即把任何一个人都当人来看待。[4]刑法调整、规范和服务的对象始终是人。刑法欲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必须“以人为本”5,必须给予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以必要的关注,对人性的弱点采取合理的宽容的态度。只有这样,法律规范才获得被遵守执行的前提。  人性是人

6、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趋利避害、自我保护的本能。人性是脆弱的,当处于紧迫的情势、沉重的心理压力之下,人性可能会驱使行为人实施不可想像的,异于平常的行为。而法律从不强人所难,当行为人别无选择而作出违法行为时,法律就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初衷,是要“把那些不幸陷入某种具体的恶劣环境中的行为人从责任的追究中解救出来,是为了在法律上对人类普遍脆弱人性表示尊重。”[5]  期待可能性理论,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具有深厚的伦理学基础。该理论是针对人的生存和趋利避害的本能而给予法律救济的理论,其对人性的脆弱和自私的一面,表示出了相当

7、的尊重,对人性的弱点采取了合理的宽容态度。大塚仁曾说:“期待可能性正是相对在强有力的国家法律规范面前喘息不已的国民的脆弱人性倾注刑法同情之泪的理论”[6]期待可能性的提出,就在于协调刑法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尊重人性的弱点,使法与情理达到更好的平衡,使法更容易被人接受并自觉遵守,从而提升法的社会效果和国家的法治进程。  (三)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  刑法“谦抑性”从20世纪末经由日本刑法学理论逐步导入中国刑法学者的视野,并随着中国社会的逐步转型而越来越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刑法的谦抑性又称刑法的经济性或者节俭性,是指立法者应当以最小

8、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替代措施),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抗制犯罪。[7]  刑法谦抑性话语的历史语境决定了“谦抑性”首先应当是人们对刑法的一种价值诉求,深深蕴含着法学家对启蒙思想所谓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理性思辩,张扬着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