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祖籍考辩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考辩

ID:1149202

大小:36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08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考辩_第1页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考辩_第2页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考辩_第3页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考辩_第4页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考辩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考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宋太祖赵匡胤祖籍考辩(一)“涿郡”等同“涿州”之误是赵匡胤祖籍谜团的始因对赵匡胤祖籍,在古代的史料中大都泛指为涿郡,但在现代许多的著作、文章中却误记为赵匡胤是涿州人。那么,“涿郡”又是如何演变为“涿州”的呢?翻开史页便会明白。《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太祖……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本于此,近代以前史料记载也只是重复、因袭这一说法。明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卷一载:“帝,涿郡人。”明王世贞、袁黄合纂《增评加批历史纲鉴》补卷二十八载:“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称:“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

2、到了现代才出现了一些由因袭而附会的说法。著名历史学家周谷成先生所著《中国通史》仍沿袭旧说:“赵匡胤是涿郡人”。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在沿袭中有了变化:“宋太祖: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这里用涿州来注释涿郡成为错误的一个源头,严格的说法应该是“其治所曾在今河北涿州”。《辞海》、《中国历史大词典》等许多现代书籍则更是不加区别,直指赵匡胤为涿州人。从以上史料、书籍的记载不难看出,“赵匡胤涿郡人”由来之本、之因、之变。可见赵匡胤祖籍何处的说法是有变化的,现代以前只有“涿郡”二字。到了现代才有些人盲目而不加区分地把涿

3、郡和涿州等同起来。殊不知涿郡是不能与涿州划等号的,如同河北不能同河间画等号一样。因为,这原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区划概念。涿郡究为何指?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涿郡这一行政区划的范围及其历史沿革。涿郡在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燕始置。其区域较广,北至今北京的大兴、良乡,南达今河北的的深泽、安平。今涿州市和清苑县(宋称保州、保塞)均在其辖区之内。三国魏黄初改名范阳郡,隋大业初改幽州重置涿郡,唐之后涿郡这一行政区划名称便在中国历史的版图上消失了。涿州市在北宋期间当然也就没有置涿郡或隶涿郡的历史,而为辽国的属地。清苑县在北

4、宋期间一直隶河北西路,亦与涿郡无任何瓜葛。由此可见《宋史》所称涿郡只是借用古代的行政区划名称,是一种习惯性的称谓,有如今人仍称河北一带为燕赵一样。因此,以涿郡来代涿州从而确定宋太祖祖籍是不足为凭的。史书中对人物里籍的记载,采取沿用上代较大区划的地名作为泛指的情况是常见的。《汉书.卷三十七》:“季布,楚人也。”《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一》:“李栖筠……,世为赵人。”《清史稿.列传十八》:“佟养性,辽东人。”此种情况在《宋史》中更是不乏其例:“赵普……,幽州蓟人。”“田重进,幽州人。”“李子京,幽州人。”“高琼,家世燕人。”“李清

5、臣,字邦直,魏人也。”(宋代没有幽州和燕、魏建制名称)www.iguoxue.cn友情提供但史书中如无特殊情况,对人物里籍记载一般都比较明确。《宋史》中对人物籍贯的记载更有一个特点,大多是以州治在先。因为宋朝没有设郡,其行政建制为路、州、府、军、监、县。确为涿州或范阳人的,记录的也很明确:“王则者,本涿州人”“刘廷让,其先涿州范阳人。”“李怀忠,涿州范阳人。”(范阳治所在今涿州市)《宋史》因何以废置的涿郡称作是赵匡胤的祖籍呢?是由于资料确失、语焉不详或存有争议,还是为提高赵匡胤的郡望而故意如此呢?我认为应是后者。因为在《宋

6、史》同一部著作里多处明确记载了赵氏皇家的故里和祖坟在保州。《宋史.河渠志五》载:“宣祖已上,本籍保州。”《宋史.本纪第二十.徽宗二》载:“己亥,置保州敦宗院。”《宋史.本纪第十六》载:神宗三年“九月壬戌,增宣祖定州东安坟地二十顷及守园户。”《宋史.本纪第二十三.钦宗》载:“壬午诏┄┄保塞陵寝所在,誓当固守。”《宋史》卷三百三十五载种师道言:“保州,祖宗陵寝所在,决不可与。”由此看来《宋史》的著作者对赵氏皇家故乡在保州是清楚的,是有着明确史料依据的,言其“涿郡人”只是对其祖籍以郡望相称而已。这并非《宋史》的错误。以郡望代称籍

7、贯,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更成为一种时尚。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曾说:“自魏晋以门第取士┅┅士大夫始以郡望自衿”。章太炎在《史学略说》中也说:“唐人封爵,以郡望为准。”那么何为郡望?郡望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是在隋唐中世纪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叫法。“郡望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见《辞海》)郡望之称,始于东汉末年,盛于魏晋隋唐时期,至今仍在华人世界中沿用不变。郡望,最初的含义是指一个郡中的望族,后延伸指一个家族的根源和发源地。当郡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已经消失的时候,郡望却能一直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姓名各族寻

8、根的依据。《郡名百家姓》在每一姓上都附注郡名,表示某姓望族曾居古代某地。台湾文献会主任委员林衡道先生认为:“郡望是两千年前秦汉时期的郡名作为整个家族追溯了祥之地的表记。”因此,这一传统至今在台湾仍能得到明确的体现。如台湾黄姓人家有的在大门门楣上书“江夏郡”三个大字,以示其祖籍在大陆江夏(汉置江夏郡,治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