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ID:11489914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2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第1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第2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第3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第4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创造性思维作为数学思维的最高形式,成为创新精神的核心和创造性人才最主要的特征。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成为数学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项最基本的目标,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35-02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主体性。主体性包括自

2、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以创造性为最高层次。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摆在重要地位。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成为数学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增强创造意识。当前国内外的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无数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先驱的创造精神,通过教师的宣传,都将激励学生创造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注重一节课的引入,加强启发和引

3、导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中具有创新的苗子,应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望。再次,要创设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气氛。学生的创造思维只有在富有创造性的环境中才能顺利发展,思维活动才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若不让学生领会其规律和方法将是盲目的。因此,教学中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思维过程(分析、综合),创造思维的品质(批判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掌握数学知识结构,把握转化规律和转化方法,使学生对创造思维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形

4、成创造意识。  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因为它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是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若不讲究创造性、艺术性,只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口读不足手势补”的机械性,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就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创造力萎缩而失去创新的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作用,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教学过程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导学式教学等课堂模式逐步引入,但“一言

5、堂”、“满堂灌”的情况依然占主要的比重。许多数学教师还习惯于课堂上夸夸其谈,完全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反映,也没有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有的虽名为启发式教学,但往往启而不发,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得到的“金子”是教材现在的结论,而没有得到点石成金的“指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打破教学的封闭和专断的状态,努力创设开放性、民主性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将教师为主体的作用转化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作用。如目前数学教学中开展的培养自主学习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首

6、先要注意做好全班学生的导学工作,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相应问题的情境,通过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学生环绕这些问题,积极地探求,互相质疑,并适时地指定学生独立推论。其次,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议学,所谓“小组议学”就是将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或十几个小课堂,从一个教师发展为能者为师,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个人投入探索,从而亲自获得问题的答案和知识的结论的过程。小组议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和表现的舞台,学生可以大胆表明自己对老师“导”出问题的见解和看法,营造出“民主、平等、合作、创新

7、”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自信、安全的心理状态下积极发展,动脑、动眼、动手、动口,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最后教师总结学生探索的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可作如下设计:  1.提问与练习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  (2)任意画线段AB,再画出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MN。  (3)在MN上任取一点P,连接PA、PB。再在MN上任取一点P′,连接P′A、P′B。  2.指导学生实验  (1)分别度量点P、P′到AB两端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2)再在AB的垂直平

8、分线上任取不同的一些点,按上述要求由学生独立操作。  3.引导学生探索  (1)学生自己认真整理、分析数据、写出实验结论,并与他人交换意见,互相讨论。  (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得到猜想:“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指导学生论证  (1)指导学生按照命题的一般步骤对得到的猜想进行严格的论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