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民谣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ID:11488514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民谣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民谣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民谣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民谣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_第4页
民谣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谣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谣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民谣以舆论的形式反映政治人物、流行风尚、社会风俗等重要内容,承载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历史课堂中,民谣可以用来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进行历史评价和顺利完成情感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民谣历史;教学情境;历史评价;情感教育  民谣,是老百姓用诗歌或顺口溜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等的一种常见的民间文化,《辞海》将其定义为“民间流行的歌谣”。民谣或褒贬世风、或议论时政、或品评人物,以舆论的形式反映政治人物、社会风俗等重要内容,承载着很高的历史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民谣可以被广泛运用在历史教学中,以下是笔者关于民谣在教学中作用的几点认识

2、。  一、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  民谣鲜活地反映出过去某个时代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是真实而有价值的历史写照。利用民谣创设生动历史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求的意愿。  高中历史必修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其中经济史是几乎所有学生感到头痛和无可奈何的一个专题。历史中关于经济方面的民谣也不算少。例如,在介绍秦汉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这一知识点时,引用《史记?货殖列传》中“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两句民谣勾勒出西汉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商业繁荣给商人带来了极大的利润及人们对金钱的追逐。据此,学生不难想象西汉时

3、期工商业经济的繁荣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遭遇到了一些挫折。例如,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最大的弊端就是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就是当年劳动情境的真实写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产搞承包,队长不用再吹号”“全家一齐干,不到天黑不吃饭。”反映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表

4、达了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以上一系列民谣的运用,反映出农村改革前后的强烈对比,创设出农村历史变迁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该知识点。  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历史本来面目是生动的,但我们的教材编写很多都是历史结论的堆砌,如果教师不精心设计课堂,便很容易陷入枯燥无味的尴尬境地。民谣生动活泼、幽默辛辣的风格正好弥补了教材的这一缺陷。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引用民谣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名义上是共和国,实际上绝大多数普通百姓都不知“共和”为何物,甚至对新政府的一些文明开化措施产生抵抗情绪。例如,当政府颁布剪发令时,有很多百姓非常抗拒,并编写民谣“

5、宣统番烧,小秃儿要挨刀。”“宣统退位,家家都有和尚睡。”“大总统,瞎胡闹,一帮和尚没有庙。”前者是对剪辫者的愤怒,后两者是对剪辫者的讥讽。学生在感觉史料新鲜有趣的同时,也会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衣着方面的变迁,有大量图片可以作为史料,但如果在图片放映完毕之后能引入以下民谣作为总结:“五十年代劳动布,不讲阔气讲朴素;六十年代草绿布,洗的越白越八路;七十年代喇叭裤,口口朝下有风度;八十年代牛仔布,绷着屁股露着肚;九十年代皮夹克,没狐皮领不算数。”这段民谣,语言活泼,用词诙谐,生动地串联起了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衣着特点的变迁,学生听了必然莞尔一笑,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6、,又巩固了知识。  三、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进行历史评价时,往往可以直接引用含有评价或是直陈史实的民谣。比如,中国古代史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是一个较难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举制度的产生,可以引用《桓灵时童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则童谣辛辣地讽刺了东汉末年察举为世族大家垄断,察举不实的混乱局面。继而引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来说明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从以上的民谣中学生便能理解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等民谣则生动再现

7、了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阶层的范围,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读书做官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现象,这些民谣的引用,能够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科举制度。  在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时,可以举两广总督叶名琛为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不作战守准备,每天只在衙门里扶乩,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时人编民谣嘲讽“不战、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二十四史翻完,千载奇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