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63274
大小: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2
《浅谈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班级凝聚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岩摘要: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氛围的深层内核,它从多个侧面和层面展示着一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本文中,笔者主要论述了当前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然后针对性的提出培养班级凝聚力的对策。因此,探讨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对强化班级管理,提高全体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班级凝聚力;班级建设;问题;对策班级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最大社会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不仅需要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还面临着重新融入新的群体,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问题。而在同学间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群体,群体活动对他们的智力、
2、个性发展的重大影响慢慢凸现出来。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所带来的影响日渐表现出来,如何加强对班级凝聚力问题更加重要。在本文中,笔者所指的班级凝聚力是群体凝聚力的一种,它是指班级成员在班级发展目标的引力下,自愿分担班级风险和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综合力,其实质是班级成员对班级的贵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的总和。班级凝聚力对于班级有较强的维持作用,可以保持班级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班级成员,保证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一、当前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学生工作中,笔者认为班级凝聚力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主要如下几方面:(一)班级缺乏凝聚力,学生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目前,一部分学
3、生存在自私、冷漠和贪图享受的现象。很多学生新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处世哲学,用一种冷漠的眼神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很多学生觉得只要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其他的都跟自己没关系。社会上习惯把独生子女叫做“小皇帝”,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了目前“90后”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团队协作意识的缺失。学生过分强调自我,遇到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集体利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班级建设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班级似乎是少数人的班级,有些大学生对班级事务不感兴趣,不积极参加班级各项集体活动。大学生这些不正确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了班级建设的健康发展。(二)以寝室代替班级,阻碍了大学
4、生之间的整体沟通目前学校中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中班级感不太强烈,反而是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活动。如遇到班级选举,通常是选自己寝室的同学。班级开展活动或者节日聚会,大学生们通常也是以寝室为单位形成明显的小集体。他们经常一起上课一起吃饭,却很少和寝室以外的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一个班级按寝室分成了几块,像是一个个小团体,女生中这样的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班级干部常常诉苦,说班级工作很难开展,一个班级大学生因为不经常在一起生活,因为空间的阻隔造成同学之间缺乏团结的现象很严重[1]。(三)同专业不同班级间存在“非正常性竞争”在学校里,不少同专业的班级一般至少有五六个,随着时间的推移,
5、各个班级显现出不同的特点,班级之间的差距逐渐开始拉开。班级间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评比中,矛盾逐渐展现,尤其是在奖学金评比中,由于评比是在以专业为单位而非班级进行的,所以,不同班级便会在此时开始“较真”,对不同参评项目的加分问题展开“大讨论”,结果,甚至原本关系还不错的班级间也会产生一点小摩擦。久之,班级之间的不均衡出现了各种的不和谐现象。二、造成班级建设中存在上述状况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影响班级建设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因素很多,但综合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社会以及家庭对班级建设的影响这是社会和家庭教育所带来的一些不正确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所致。不少学生为独生子女,而且即使非独
6、生子女,受父母的宠爱也很多,使他们冷漠、自私,不愿意帮助别人,不愿意去管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缺乏团队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在中国的教育中,中学时有的学生父母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读书,考上重点大学,家里的什么活什么事也不让孩子做,除了学习方面的事情,这些学生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事情也不懂,尤其近年来纯农村的孩子也出现了不识五谷杂粮的现象。这些学生缺少和别人沟通交流的经验,不知道如何过集体生活,如何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二)班级本身与同学们互相博弈的结果班级自身是否对其成员其有吸引力和成员个人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都对班级凝聚力发生重要影响。如果一个班级对其成员确实具有魅力,而
7、其成员又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就可能诱发出成员对班级的忠诚感,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在班级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班级利益与成员利益,如果此时遵循互惠性原则,成员通过遵循班级的规范,班级中活动能够充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就会提高其积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而在整个班级凝聚力建设中,我们不能忽视班级成员间的差异性,鼓励同学间的互补。如果成员在年龄、文化背景,尤其是志向、兴趣、爱好等认知态度方面有某种一致性或相似性时,成员间的吸引力就强,容易成为“知已”等紧密团结的班级。另一方面,如果成员在性别、年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