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25226
大小:6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1
《大连地铁208标段起重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起重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位置本标段为大连地铁一期2号线208标段深基坑开挖施工,起讫里程桩号为DK13+637.193-DK16+396.949,师范大学站、马栏广场站两站及交通大学站~师范大学站~马栏广场站~湾家站三区间,区间长约2.4公里。地铁一期工程规划建设线路总长为49.12公里。其中,1号线(东西线)一期工程由港湾广场经会展中心延至河口,线路长21.06公里;2号线(环线)一期工程由南关岭姚家经西安路至周水子机场,路线长28.06公里。2号线一期工程北起南关岭姚家,经南关岭新火车站,沿华北路、山东路、促进路南行,再入华
2、北路,过沙河口火车站后走西安路,转入黄河路后西行,沿红旗中路、明珠路至南林路和周水子机场。线路长28.06公里。共设22座车站,全为地下站。(2)工程内容师范大学站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站台宽度为10m。站台计算长度中心处轨面高程-2.500m。车站主题结构尺寸为:长度170.2m,宽度为21.266m。车站总建筑面积:9920m2。车站顶板覆土7.34~10.79m。马栏广场站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站台宽度为10m。站台计算长度中心出轨面高程5.30m。车站主体结构尺寸为:长度179.2m,宽度21.266m。车站总建筑面积:11520m2.车站顶板覆
3、土约7.350m。交师区间线路左右平行,线路中心间距13m,线路纵向呈“一”型坡,最大纵坡为17.998‰区间隧道结构最大覆土厚度17.6m,最小覆土厚度13.86m,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师马区间线路左右平行,线路中心间距13m,线路纵向呈“V”型坡,最大纵坡为17.94‰。本区间隧道结构最大覆土厚度26.8m,最小覆土厚度16.3m,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马湾区间线路左右平行,线路中心间距13m,线路纵向呈“V”型坡,最大纵坡为25‰。区间隧道结构最大覆土厚度24.97m,最小覆土厚度10.75m,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3)地质概况师范大学站站址范围
4、原始地貌为剥蚀残丘,地势较平坦,地面高程18.32~23.71,主要地层为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冲洪积卵石层(Q3al+pl),下伏青白口系细河群桥头组(Qnq)石英岩夹板岩、板岩,震旦系长岭子组(Zwhc)碎裂状板岩。马栏广场站站址范围原始地貌为马栏河阶地,地势较平坦,主要地层为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粉质粘土层、卵石层(Q3al+pl),下伏青白口系细河群桥头组(Qnq)石英岩板岩互层(石英岩、板岩、石英岩夹板岩)。交通大学站~师范大学站区间区间地貌为马栏河阶地,经人工改造后场地地形整体起伏不大,主
5、要地层为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下伏震旦系长岭子组钙质板岩(Zwhc)、碎裂岩。师范大学站~马栏广场站区间本区间地貌为剥蚀残丘,地形起伏不大,主要地层为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冲洪积层(Q3al+pl)、下伏青白口系细河群桥头组石英岩板岩互层(石英岩、板岩)、石英岩夹板岩(Qnq)。马栏广场站~湾家站区间本区间地貌为剥蚀残丘、马栏河阶地,地形起伏不大,主要地层为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冲洪积卵石层(Q4al+pl),下伏青白口系细河群桥头组(Qnq)石英岩板岩互层,并有中生代
6、燕山期辉绿岩(βμ)侵入。本标段地下水的类型、赋存、径流排泄及与地表水的关系场区地下水其自身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构成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体。地下水的循环受到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体结构、人工开采等因素控制。市区南部(统称南山)为基岩裸露的丘陵区,大气降水直接渗入岩石裂隙并补给地下水,然后顺坡而下潜入失去的地下岩(土)层孔隙中,成为本线路中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局部有地表水的补给。本区地下水径流条件良好。主要人工开采、地下水渗透性等因素控制。经过短距离的潜伏径流,最终向海排泄。本区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为汇入地表径流排泄以及人工开采,地下潜水埋藏较浅
7、地段,有蒸发排泄,其余地段地下水埋深超过极限蒸发深度,不存在蒸发、排泄。由于底层的渗透性差异,基岩中的水略具承压性,基岩裂隙发育,孔隙水与裂隙水局部具连通性。岩石富水性和透水性与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关系紧密,节理裂隙发育的不均匀性导致其富水性和透水性也不均匀。地下水的腐蚀性经取水样进行室内水质简分析,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J124—2007)表F.0.1综合判定:地下水化学侵蚀类型为硫酸盐侵蚀、酸性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地下水总矿化度为668~1490mg/l,为淡水。二、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
8、B50007);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